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雙人太極靠

雙人太極靠

2025-07-06 11:30:03 作者:老黄历   

作者:马一平太极拳靠法,虽列掤捋挤按采捩肘靠八法之末,但在太极拳技击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决不可轻视。陈鑫公在《缠丝功歌诀》中云:“缠丝靠法是真诀。”陈王廷公《拳经总歌》中也说:“诸靠缠绕我皆依。”可见历代太极拳先辈对太极靠法的高度重视。我们常见在八法的单人练习中,其靠法练习主要以假想对方为目标,做假设性模仿训练。笔者对双人靠法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粗浅的理论探讨,摸索出一套双人太极靠的实战训练方法,它去除了假想性,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且能使习练者的肩背部、臀胯部、胸腹部以及腿踝部等全身大部分肌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具有熔健身、技击、增强抗击打能力和娱乐性为一炉的效果。一、双人太极靠的作用及功效1.击打按摩、疏通经络、防病健身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都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无不以经络为纽带,更有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皮肤。《灵枢·经脉》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靠击与按摩、推拿等方法有着相似的防病健身效果,它能使习练者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单位面积的供血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扩张力、增强肌肉弹性,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机能,增加肺活量、加速气血交换,刺激神经系统反射,影响内脏器官功能,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养筋脉、补虚泻实,从而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靠击、按摩、推拿等方法之所以能健身、防病、治病,是因为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素问·调经论》曰:“按摩勿释,著(着)针勿斥,移气于足,神气乃得复。”《太素》又说:“以手按摩之,邪气得泄,神气得通,……何得须以针斥(推)之,按摩使神气至踵……”靠击、按摩就是通过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2.提高技击水平,增强抗击能力靠法有肩靠、背靠、胯靠、臀靠、胸靠、腹靠、腔靠、腿靠、臂膀靠等诸多靠法。通过双人太极拳靠法的练习.能明显提高技击水平,增强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对习练者整体太极拳水平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练到一定程度,肩、背、臀、胯、膝、腿等靠法的威力不必细述,仅就胸、腔、腹部位的靠击效果来说,陈王廷公云: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刚肋世间稀”,可见其威力非比一般。3.增进友谊,愉悦身心,熔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双人太极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需习练双方密切配合,通过双方身体接触一靠一挤、一按一摩,使习练双方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意气盎然,妙趣横生,不但能使双方共同切磋交流、提高太极拳的修练水平,而且能增进友谊、愉悦双方身心。二、双人太极靠的习练方法双人太极靠主要是以刚发为主,因此要在太极拳架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即柔化阶段熟练后方可进行。其基本要求与太极拳架练习要求相同,总体要领是:以腰为主,丹田内转,气贯中脊,屈膝松胯,裆走下弧,步行猫步;靠击时用弹簧劲,由轻到重逐步加力;配合呼吸,张弛有度,切忌猛冲猛撞;莫用肩胛骨、膝盖骨等尖部直接猛顶对方。其靠击部位有肩背部、臀胯部、胸腹部、下肢部、臂膀部等部位。1.肩背部(1)预备式:两人相向而立,双脚与肩同宽,目视对方,各自双手自然前抱,双肩前卷,气沉丹田,周身放松(图1)。(2)起势:两人屈膝松胯,身体下沉,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左前45°弧形迈出,落于对方身体右侧(图2、图3)。(3)靠击:裆走下弧,重心前移于右腿,身体左转约100‘,以腰为轴,丹田转动,催动右肩部向对方右肩部靠击,靠击时要富有弹性(见图4)。然后,重心后移于左腿,右脚呈弧形收回复归原位,如前述方法出左脚,身体向右转动靠击左肩部。照此方法,调整身法,加大转体幅度,由肩至背逐步靠击。动作应沉、稳、柔、缓,随着功夫的增加,力量也亦由轻逐步加重,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图5、图6、图7)。2.臀胯部预备势、起势同肩背部。靠击时,裆走下弧,丹田转动,腰送胯部、臀部由右而左(或由左而右),由胯而臀,逐步靠击(图8、图9、图10、图11、图12)。3,胸腹部(1)预备式:两人相向而立,双脚与肩同宽,目视对方。各自双手自然倒背,肩略后卷,气沉丹田,周身放松(图13)。(2)起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见图14)。(3)靠击: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前呈弧形迈半步,腰胯及重心移于右腿之上,裆走下弧。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