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五代十國時代的舞蹈藝術

五代十國時代的舞蹈藝術

2025-07-06 09:15:02 作者:老黄历   

公元907年唐亡之后,华夏接踵有梁、唐、晋、汉、周五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和以前同名的朝代相区别。十国为吴、吴越、南唐、嚣张、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历时半个世纪。五代乐舞在某些方面担任了唐代的遗制但缩小了规模,精减了机构,新作不多,只能看作是一个过渡时代,并没有太年夜的成长。年夜南唐李昇、李璟陵墓(南京)出土的男女舞俑,即可看出较着的唐代遗风,如一舞伎头梳高髻,身着长裙,敞胸出胯,慢曳长袖。后主李煜为南唐末代皇帝,沉湎声色,那时画家顾闳中为“画院待诏”,李炫缦泓他窥探中书舍人韩熙载夜宴情形,顾目识心记,绘图呈给李煜,《韩熙载夜宴图》中画有韩的家伎王屋山作《六么》舞,极为活跃,王屋山小巧玲珑,着蓝色长袍、窄袖,双手背后成半圆形,似舞到结尾处,左足虽未露出,但完全可以感应是在欲踏未踏之间。南唐软舞娟秀文雅,和北方后周粗犷的少数民族舞蹈形成光鲜的对比。山西平顺县七浮图(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建),原为七层现存五层,其中第二层为伎乐人,均为男性舞蹈,舞人着靴,穿皮衣,舞姿粗犷有力。五代契丹人胡〓所绘《卓歇图》,有途中歌舞娱乐的排场,一一男人着窄长袖长袍,长靴,正在跃起的刹那,拧身起舞,富有北方游牧民族舞蹈气概。

前蜀主王建(847~918年)和其子后蜀主王衍均好乐舞,王建墓在成都老西门外操琴台,道士棺床乐舞石刻浮雕,呐缦沔正中框内四人,二舞者在中心,旁各有一人伴奏,工具两侧艳队各十人,共二十四人。舞者梳高髻,着宽心内套窄袖衣,云肩,长裙,腰束长带,结齐心结,着云头履。左舞伎举左手,右舞伎举右手,相向而舞,颇有唐代遗韵。后蜀主王衍曾作《折红莲舞》,布景极为华美,用彩绸装饰游船,船下有轱辘动弹,船上载女伎两百余人,手持莲花,这个节目是用来招待国宾的。

敦煌五代100窟曹议金和夫人回鹘公主出行图,似以张议潮佳耦出行图为粉本稍有改动。曹议金为后唐庄宗时统治瓜沙二州的归义兵节度使(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曹议金娶甘州回鹘(维吾尔族)圣天可汗公主为第三夫人。《回鹘公主出行图》乐舞排场极为壮不美观,可惜部门残缺,二女子汉装起舞,似应为四人相对起舞,乐队上残,只余十余人。五代伎乐天(榆林25窟)手擘箜篌的舞姿也极为潇洒超脱。

五代杂技百戏仍十分流行,它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种,敦煌72窟《百戏图》“戴竿”,一男人头部顶竿,竿上一人下腰倒立,摆布各有一组乐队伴奏,左(面临)边立奏,右边坐奏,乐队舞人均冠带齐整。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