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手機版
查詢工具
網站導航
2025/5/1
2025/5/4
2025/6/1
2025/04/3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五月初五端午是黎族節日之一。與漢族的端午節相同,但獨具特色,流行于海南省黎族地區。節日當天,黎族人民家家戶戶用香糯米包粽子,裏面夾上肉塊或者雞蛋黃作餡,味道十分鮮美。一般人家在這天都要宰殺雞、鴨祭拜祖先或土地公,
端午節爲什麽要戴五彩繩五彩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爲可抵防惡氣。五色絲的
作者:桂婷端午節由來的傳說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源于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爲農曆五月初五日,也俗稱爲“端陽節”、“菖節”、“夏節”、“龍舟節”、“天中節”等,共有20來種稱呼,爲我國節日別名之最。“端午”一詞最早見于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據史籍記載,端午節本來是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相傳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九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迹乃返。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就以劃龍舟來紀念這位愛國志士。一時間,競
作者:小魚 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在滿族人民的生活中,同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漢族的端午節相比,滿族端午節既有相似之處,又獨具特色,它不僅是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寄托。 滿族端午節
傳說屈原故裏——湖北秭歸三闾鄉的八哥鳥,每年逢夏曆四月底,便會成群結隊地飛列長江北岸的屈原沱,連聲地呼喚:“我哥回喲2我哥回喲I……”這告訴人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僅決于春節的一個傳統節
農曆五月初五日爲端午節,相傳爲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但鳳凰山畲族同胞不叫“端午節”,而叫“五月節”。 “五月節”是祭祖節,其節俗與漢族的紀念屈原沒有相同之處。由于鳳凰山區沒有較寬闊的河流或湖泊,不適合競龍舟,因而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項具有濃郁民俗文化色彩的、備受人們喜愛的群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項有益于增強人民體質、和諧人際關系,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競技活動。在這項活動中,爲
五月初五是我國端午節,也稱重五節、端陽節、天中節、午日節、草蒲節、解粽節、浴蘭節、女兒節。俗稱五月節,冀豫等地還稱爲“五月單五”。按照古代幹支紀年,五月爲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稱之重五或重午。端爲首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