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武都端午節習俗

武都端午節習俗

2025-08-06 17:30:03 作者:老黄历   

  武都北路一带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其风俗习俗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辟邪驱恶为内涵的风俗,另一类是以祭龙神(闻一多经考证认为端午因远古人们图腾崇拜龙而来)、英雄人物为内涵的风俗。关于端午的由来有以下多种说法: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龙的图腾、恶月恶日、伍子胥与曹娥纪念日等。这么多的传说,足以说明端午节一直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端午节的叫法有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女儿节等。端午节的叫法有这么多,足见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丰富。下面就武都区端午节的习俗作以介绍。

洗露水脸

  武都的池坝和马营,历来有端午节洗露水脸的风俗,据说端午节的露水能洗去脸上脏物,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每到端午节早上人们都在麦地里洗露水脸,越早到麦地越好,若那块麦地的露水被人洗过,第二个人去不能在别人洗过脸的地方洗。洗完脸要让风把脸吹干才有效。

跳神

  跳神是民间祭祀的一种形式,跳神分为招神、说神、送神三个过程。跳神时,专门从事跳神职业的师公子,口里念念有词,会不时地上下摆两摆,然后全身发抖,汗流滚滚,说出家里的吉凶,从而达到祈神消灾的目的。

端午节摔跤对山歌

  在武都池坝、马营与蒲池乡接壤的地方,有在五月端午摔跤对山歌的风俗,其中马营乡在铁家山下的大阳山上举行摔跤比赛,池坝乡则是在池坝与蒲池相接的拌跤梁举行摔跤比赛。池坝与蒲池乡的人会在当天都上山,青年男女以山歌对唱形式诉说爱慕,中年小伙则要以摔跤的方式预测庄稼的收成,蒲池乡老百姓惯以“后山人”称呼池坝人,池坝乡老百姓则以“前山人”称呼对方,两山的小伙会一一对抗,摔胜的一方,将不会受天灾。

  此外,花儿山歌对唱也很有特色,其歌词纯朴直白,能强烈地表达爱慕之心,加上以柴胡草吹出的草叶曲伴奏,便成了纯自然原生态的唱腔。

采药

  这是武都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武都有“千年药乡”之称,在端午节人们采药以艾为主,有的地方还保留着端午捕蛇的习俗,捉来的蛇用来制药。端午节采药的习俗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端午节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所以就形成了这一风俗。在武都,人们在这一天打早从野外采集带有晨露的艾蒿,据说这一天采的艾是最好的,所以采艾之风很盛。艾在药用中用的是叶子,即艾叶。中医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暧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中医里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叫“热灸”,就是将艾叶做成艾条,点燃后放在身体相应的穴位,将艾叶的药用功效更好地传递到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艾叶的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可见古人很重视艾叶的神奇作用。他们认为三年长的艾叶会有更大的药效。

挂艾叶

  端午节,人们除采艾叶制药外,还有挂艾叶于门窗之上的习俗,用来驱散邪尘,清洁空气。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叶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过去人们把艾编成人形或虎形,叫艾人和艾虎。

  挂艾叶还保留着一个民间传说。玉帝派一神仙下界查看民风,老神仙变成乞丐模样到处乞食,在一个村子被恶人得罪,遂有降瘟于此村之意,便上天取药。当他第二天来到这个村子里时竟遇上几个好心人的热心帮助,于是老神仙想:我要惩罚的是心恶之人,绝不能伤害善良热心之人。于是对这几个热心人说:“明天将有一场瘟疫到来,凡是门上挂艾叶的人家会幸免于难。你们把艾蒿挂在门窗上,瘟疫就不会传染到你们家。”说完,老神仙就不见了。心善之人到任何时候都是善良的,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于是家家户户都挂有艾叶。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因挂艾叶,全村人都避免了瘟疫,于是端午节挂艾叶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