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17:45: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安苗
安苗是安徽南部的习俗,人们在种完水稻之后就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人们会有新磨制的麦面蒸发包,这些发包被人们捏成各种牲畜和瓜果蔬菜的形状,并与蔬菜汁染色,用以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关于芒种,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意思是说在此节气,连女子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在河北某些地方,芒种这天则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
有趣的是,有资料显示,芒种这天有“送花神”的仪式。在民间,农历的二月二是迎花神的日子,又被称为花朝节。此时已经是大地回春,百花盛开,人们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迎接花神归来人间。到了芒种时,时间已经到了农历五月,随着气温的升高,百花开始凋残、零落,人们在这时祭祀花神,并与花神饯别,并对花神的到来表示感激,期盼来年与她再次相会。“芒种时节天气炎热,百花开始凋零,这也是表示对花神的感激之情”。
送花神的习俗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这一习俗的描绘,我们还可以依稀看到古代这一风俗的影子:“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古代老百姓之间也比较流行类似仪式。在老北京城南有‘花神庙’,芒种前后会举行庙会,还会举行一些酬神表演。”
打泥巴仗
打泥巴仗的习俗源自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区的侗族,每年到了芒种时节,侗族的小伙子们都会去同辈女孩家里给她家帮忙,插秧的时候大家就会互相调笑,泼水、甚至互相甩泥巴。由于旁边都是彼此的亲朋好友,因此两个人的互相甩泥巴常常会演变成一场泥巴“大战”。在打泥巴仗的过程中,谁身上的泥巴最多,那个人就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煮梅
在中国南方,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此时摘下来的青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煮酒。我国另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二十一回中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段落。曹操带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回到许昌,献帝认刘备为皇叔。
吃青梅或者青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的功效。
只不过,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与新麦面一样,芒种时一些花也可以做成食物,如槐花等等。从古至今,人们都意识到夏季新陈代谢旺盛,会有意识地吃一些应季的新鲜水果食材,“‘芒种’的到来有提醒人们注意清补的意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東漁歌是流傳在廣東省惠東縣沿海地區的一種民歌。據記載,它在宋朝時傳入惠東,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當地最原始的漁民稱爲“疍民”,又叫“後船疍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一部分。他們長期過著海上
夢見頑皮的小孩,得此夢,乃是你在生活中有孤獨之感,卻不知如何應對事業之煩惱,則對你生活有不利之迹象,應調整個人心態,與他人真心相待。如做此夢,應看清他人之真實目的,因小事而被人利用者,則生活更爲不順。秋天夢之吉利,春
對于屬兔人而言,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溫柔善良,在生活中,屬兔人若是選擇與自己最爲合適的另一半,結合在一起時,才是最爲穩妥的選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決定與打算。那麽,屬兔男最聽哪個生肖女的話,能治住屬兔男的生肖女是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選擇最爲適合的顔色,才能夠爲自己迎來新的人生改變。在穿衣選擇等方面需要格外留意,才能夠迎來好的改變,否則會導致黴運包圍,難以和諧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麽,哪些屬狗人不能穿紅色,哪年出生的屬狗人
牢獄崩壞有赦吉,坐獄中必有恩赦,入獄受災主榮貴,獄中死者官事散,使人入獄得財吉,入牢獄主有大貴,盜賊自入獄大凶,牢獄汙臭百事吉,罪人走脫疾病去,趕賊行見者大凶,枷鎖臨身疾病至,枷鎖折損口舌散,枷鎖入宅主大凶,繩索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