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節的詩句

2024-08-11 15:45:01 作者:老黄历   

  端午节是一个民俗意义丰富的传统节日,划龙船、吃粽子、挂蒲艾等习俗,历尽2000多年而不衰,深深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人学士歌咏其事的很多,端午节历来是文人墨客怡心遣怀的好时节,因为屈原的缘故,有人就叫它诗人节,所以历代不乏文人墨宝。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张建封(735—80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才华出众,并有战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他写下的《竞渡歌》最为生动、传神: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末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彩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事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细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此诗描写唐代的龙舟竞渡,按“热闹场面——竞渡情景——发生斗殴——作者观感”的思路,把竞渡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这场竞渡由官方主持,赏赢罚输,故竞渡中还引发斗殴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竞脱文身请书上”一句,意即刚赛好一场,输方不服,双方又脱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说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在吟咏端午的诗篇中,有不少是歌颂与缅怀屈原的。  唐代诗人文秀(江南僧,晚唐诗人)在《端午》一诗中写道: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诗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  立意高远,是端午诗歌中奇崛之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其《竞渡曲》云: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烯蠊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入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湖南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刺史(唐代官名,州行政首脑)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诗的结尾笔锋一转,由此前的龙舟比赛的热闹场景变为因屈原事引发的惆怅,“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梅尧臣(1002--1060),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因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先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五月五日》诗云: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诗人为屈原的冤屈深感不平,同时对屈原的高洁品格给予高度肯定,“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形象生动,立意高远。这首诗为这个节日增添了几分感伤的色彩。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风,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通俗。他的《和端午》一诗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诗人在这里观竞渡,悼忠魂,念《离骚》,悲屈原,情绪悲怆。  在吟咏端午的诗篇中,也有反映饮端午酒的。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他的《竹枝歌》  最为脍炙人口: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本诗反映三峡人的端午习俗,上午在长江看龙舟竞渡,中午“打牙祭”,饮云阳当地产的名酒——曲米春,因节日高兴,以致“家家扶得醉人回”。云安,即今重庆市云阳县。曲米,即曲米春酒。  陆游(1101—1210),南宋爱国诗人,他的《乙卯重五诗》云: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时期端午节的习俗。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端午食粽,也是古老而盛行的风俗。唐代诗人姚合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黍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是唐明皇吃了时兴的“九子粽”后写的赞赏诗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