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3:00:04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薛元明无论书法还是篆刻,都需要临摹。走进传统深处,会令人感到美轮美奂,而领会传统唯一的通道就是临摹的陶泳探披,一方面和先贤实现沟通,另一方面有自我才情的注入,在类似繁缛流程工序的往复操作中增长积累创作经验。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备临。在临摹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于工具和心态两方面:①临摹选择笔墨纸砚要注意科学性和严谨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说临米芾书。米芾过去用竹纸,下笔墨色不会晕化,有类似于今天毛边纸的效果,多用短锋而“刷字”,临习时在纸笔上要配套,而临习王铎选择长锋羊毫和生宣就更有表现效果。②临摹最重要的是心情,须避五乖臻五合。凡心情不佳时,切莫勉强自己,一定要将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否则会适得其反。二、选临。如今能看到很多墨迹碑刻,应有所选择。①选碑帖宁少勿多,不能过杂过乱。有一条常见的标准就是必须对自己胃口,这样学起来更容易上手。当然,因为学识和眼光的限制,会暂时分不出一些碑帖优劣,纯属正常,需要不断积累。②选择何种书体,当视个人情况而定。篆书、汉隶、魏碑和唐楷等可作为日课。魏碑有规矩一路的,如《张黑女》和《郑文公碑》,也有恣肆一路的,如《爨宝子》,各臻其美,临摹最好从规矩到恣肆。③不要同时选临某个书家不同时期书法。因为有发展变化的因素,有不同时间段的理解。如颜真卿的《麻姑仙坛》和《颜勤礼碑》就不能同时临摹。④一般不要选临当代人的作品。因为没有时间检验、筛选和淘汰,暂时无法辨别其中好坏优劣所在,很容易上手,但也难脱其形,最终湮灭自己个性。书法史中各种优秀碑帖不可胜数,是取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这一点,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从深层意义上讲,不取法当代人,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取法某个时人所学米芾或王铎的作品,当然不如直接取法米芾或王铎;取法黄自元,不如直接取法欧阳询,道理很明显。⑤选择临摹对象要避免求新奇古怪的思想。书法风格塑造完全由个人审美趣味决定,而非刻意经营所能实现。自古以来,取法王羲之的不可胜数,但各自有各自的面目。所选法帖个性不能太强,取法王羲之比取法王铎和米芾的可塑性更大,就沈曾植和宋克而言,选择后者所创造的可能性更大。三、步骤。一般说来,临和摹可结合使用,姜白石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但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但失古人笔意。”除了将临摹结合起来用之外,还必须经历严格地打基础的过程,分为格临、对临和意临三个过程。①格临尤其适合于初学者。先放在格子中临习,有一点约束和限制。如果信马游缰,对今后学习极为不利。从规矩到自由,这是从艺者所必须具备的经历。②对临就是等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将格子放开对照着临,此时必须进行读帖相配合,这一点很关键。临摹要求眼高手低,唯有如此,才能有所进展。光读帖没有用,须有反复的技术性操作,只有技术性操练娴熟过关,才有实现表现个性化的可能。点画横竖,浓墨提按,其中痛快滋味,弊病习气几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解把握。③意临则是临摹的高级阶段,基本上脱离原帖面貌,融入自我理解,和原帖差别实际上就是自我才情的展露,也正是创新契机,如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吴昌硕所临《石鼓文》。有一点必须指出,他们起初并不能脱离原碑而以自身书风显露,有一个不断砥砺和锻造的过程,从谨守规矩逐渐到遗貌取神。笔者反对以意临名义歪曲原碑帖的胡写乱画行为,尤其是初学者不宜。米芾和王羲之书法的不同最直观的就是结体等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王羲之的风流倜傥和米芾娴熟技巧的差别是时代的分水岭,其中精神况味则是更深层次意义的事,非初学者可以窥其端倪。很多人的一生會面臨著起起落落的情況,有時一帆風順,有時又會跌落低谷。1982年經曆許多年的光陰,也度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在面對未知的前途,他們需要提前了解,做出對應的規劃。那麽,1982年屬狗一生大劫年是什麽?198
到了2026年,每個人運勢都會在悄然間發生各種細微的變化,有些人會一改先前的命運,迎來十分順利的發展,有些人卻依舊表現得十分倒黴。那麽,屬狗人在2026年有吉星嗎,2026年屬狗有幾個吉星?1、屬狗人在2026年有吉
炎字讀音是yán,五行屬火,起名筆畫數是8劃,部首是火。炎字,熱。焚燒,燃燒。傳說中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根據康熙字典分析,炎字比較適合做男孩名字。甄大師爲您優選以下帶炎的好聽有寓意的名字大全,供您取名時參考。炎字最佳
評劇是我國第二大劇種,迄今已有百余年曆史,2006年被列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然而近年來評劇演出市場持續低迷,人才流失嚴重,評劇藝術傳承面臨困境。日前,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和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等單位聯合舉
清明,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時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生機盎然,天氣清潔明亮,既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又是春遊娛樂的大好時機。 清明,本來是一個節氣,是指太陽運行到黃道上的一個特定位次,它所反映的是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