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09:45:01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熬粥供佛祭祖,并合家团聚食用,或馈赠亲友,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腊八粥的选料、熬制都很讲究,多用红豆、花生仁、莲子、红枣、板栗、芋头、干豆角、玉米等,掺入大米,放入冷水浸泡,然后加盐(或糖)合水,用文火炖煮五六小时而成,美味可口,香气扑鼻,所以又有“七宝五味粥”之称。通常,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除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熬煮。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民间有“千日捡柴不够一餐腊八粥”之俗语,意指煮腊八粥最费柴火。
腊八粥的来历,与一则佛教传说故事有关。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绝欲苦行六载,以致某日河中沐浴后,竟饿昏倒地。幸被一牧羊女发现,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熬制成“乳糜”将其救醒。(释迦牟尼就在河边的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地位于中天竺摩羯陀国,其沐浴之河叫做泥连禅河,菩提树就在河边。后来,该地建成了摩诃菩提寺。在敦煌莫高窟231、237等窟中,有摩诃菩提寺所建的释迦瑞像,传说非常灵异。)由于这个原因,佛家便定此日为“佛成道日”,并在每年的这天举行盛大的法会以示纪念。 各寺庙除诵经外,还效仿“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其馈施给门徒、善男信女以及寺庙附近的穷人。
這裏有一個可能很多人碰見過的故事:一次一個朋友請我們五個人到一家快餐館就餐。點菜時,我們五個人都點了自己喜歡的點心,第六位對做東的朋友說:“我隨便,你點就可以了。”最後,當我們都吃上可口的點心時,他卻沒什麽味道。我
中國書法發展到以紙張書寫爲主,以文人書寫爲主的晉代,文人之間的書信交往還形成書法作品流轉的常態。從《淳化閣帖》收錄的作品觀察,鍾繇等朝廷重臣的書法作品若《宣示表》,還是作爲國家重要公文出現,此類作品的流轉過程是謹重而
作者:桂婷酸食和酸品,侗族有“侗不離酸”,仫佬族的飲食也離不開酸。在仫佬山鄉,無論是哪一家,酸食是少不了的。諸如酸檸檬、酸木瓜、酸蘿蔔等。包桐葉粽,每年的八月秋社和中秋節,仫佬族,家家包桐葉粽。此粽扁長,形似狗舌,又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希望,希望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事業方面更進一步。但命運會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若是提前了解自己運勢的發展軌迹,提前做好規劃與准備,必定能夠促進運勢的發展。那麽,1983年屬豬
作者:流年如光在華夏大地的藝術長河中,戲曲音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民族文化的光輝。而在這顆明珠中,民族樂器更是以其獨特的韻味,爲戲曲音樂增添了無盡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討戲曲音樂中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樂器所散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