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徽州臘八節

徽州臘八節

2024-08-17 09:45:01 作者:老黄历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熬粥供佛祭祖,并合家团聚食用,或馈赠亲友,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腊八粥的选料、熬制都很讲究,多用红豆、花生仁、莲子、红枣、板栗、芋头、干豆角、玉米等,掺入大米,放入冷水浸泡,然后加盐(或糖)合水,用文火炖煮五六小时而成,美味可口,香气扑鼻,所以又有“七宝五味粥”之称。通常,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除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熬煮。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民间有“千日捡柴不够一餐腊八粥”之俗语,意指煮腊八粥最费柴火。

  腊八粥的来历,与一则佛教传说故事有关。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绝欲苦行六载,以致某日河中沐浴后,竟饿昏倒地。幸被一牧羊女发现,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熬制成“乳糜”将其救醒。(释迦牟尼就在河边的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地位于中天竺摩羯陀国,其沐浴之河叫做泥连禅河,菩提树就在河边。后来,该地建成了摩诃菩提寺。在敦煌莫高窟231、237等窟中,有摩诃菩提寺所建的释迦瑞像,传说非常灵异。)由于这个原因,佛家便定此日为“佛成道日”,并在每年的这天举行盛大的法会以示纪念。 各寺庙除诵经外,还效仿“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其馈施给门徒、善男信女以及寺庙附近的穷人。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