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唢呐藝術(徐州鼓吹樂、砀山唢呐、長汀公嫲吹)_非遺

唢呐藝術(徐州鼓吹樂、砀山唢呐、長汀公嫲吹)_非遺

2024-04-18 18:00:01 作者:老黄历   

唢呐.jpg

徐州鼓吹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唢呐以徐州的丰县、沛县、睢宁县和市区最具代表性。作为京杭大运河漕运枢纽的徐州,唢呐在明代走进了徐州民间音乐生活。

徐州唢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曲牌可概括为8个字:“摇金凡调”、“三令四来”。“摇金凡调”是指《柳金摇》和《凡字调》;“三令四来”是指《将军令》、《得胜令》、《回马令》及《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

唢呐在徐州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1952年,徐州成立了“徐州市民间音乐协会”,聚集了许多唢呐吹奏高手。1956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徐州组建的民间唢呐队在公演中一鸣惊人,给组委会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州唢呐在领奏、伴奏或与锣鼓合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通常在民间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戏曲、歌舞等表演中使用。徐州唢呐适于表现热烈、欢乐的气氛和雄浑、壮阔的场面,尤其是豪放、泼辣的曲调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又能深刻、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惟妙惟肖地模仿飞禽啼鸣、昆虫轻唱,给人以绕梁三日的美感。

近年来,这一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因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砀山唢呐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宿州市

砀山县地处安徽省最北端,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接壤。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曾经横穿境内七百余年,水陆交通畅通,商贾云集,素有九洲通衢之美誉。齐鲁礼乐典仪与梁宋中原文明交汇,形成了厚重的历史和民间传统文化积淀。唢呐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并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是砀山县这片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一枝艺术奇葩。据考证,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砀山县广泛流传。明代王磬在其《王西楼先生乐府·朝天飞》一词中写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砀山民间对唢呐有独特的称谓,高音唢呐称尖笛,低音唢呐称大笛,且吹奏形式有咔腔、闷腔、咔戏,吹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等。曲牌代表作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拜堂》、《锔锅》、《抬花轿》、《欢乐调》、《丧调》等。

砀山唢呐的形成、沿革和提高,影响并带动着苏、鲁、豫、皖周边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的发展。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