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國術沒落或複興?

國術沒落或複興?

2025-08-20 09:45:02 作者:老黄历   

“太极张”,徐州人氏,与张三丰并没任何宗族血缘上的关系,因在广州中山三路的烈士陵园教习太极拳而得名。两年前的厦门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上,他曾代表广东获得中年组42式太极剑冠军。本指望征战全国武术锦标赛夺冠后,政府和协会能介绍稳定工作,但一句“锦标赛作为国内专业比赛不同于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不涉及为民族、国家带来荣誉,所以不考虑安排工作”的言论成为重挫。硬着头皮去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偶然听楼下擦皮鞋的师傅说,擦鞋一个月可以赚两千多块,顿时动心……事实上,这只是曾无比辉煌的中华武术圈在进入21世纪后,众多具悲情色彩故事中的一个。以出过著名武师霍元甲、大刀王五的天津卫为例,曾经的全民习武,现在变成了搞经济一条心,开宗开派的武学大师们的后代,也基本上是弃武从文。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读报时看到了“武术冠军擦鞋”的消息,反应是同情式理解。他说他儿子在做服装贸易,自己也好长时间不练了。“练有什么用呢,又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即便从社会效益来看也是日渐势渺:“过去练武,是为防身侠义、教训霸道的外国人,但现在是法治社会,打人犯法,杀人要偿命。公开大场面,还讲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让霍家扬名的独门绝技迷踪拳,现在已是有谱没人会的尴尬境地。霍自正觉得时代变了,变得让武术失去了群众基础。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的开放交流,使得年轻人的追求更加多元、国际。“在有选择的前提下,父母多不会让孩子习武,钢琴和小提琴是首选,即便孩子好动,送去踢足球也被认为是比送到武校强。”国术的没落,也伴随着诡异怪现象:破碎的武学精神以及嬗变了的招式,被掺杂进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竟十分红火。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