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西方舞蹈史簡述

西方舞蹈史簡述

2025-10-21 10:00:04 作者:老黄历   

在西方,宫廷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芭蕾,最早是在意大利的宫廷宴会上进行的。王公贵族们竞相把艺术作 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扩大政治影响的工具和手段,芭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 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随着意大利贵族与法国宫廷的通婚,意大利芭蕾被带入法国。在规模上,芭蕾没有唐乐舞的宏大,其群舞大多用来表现 时代特点、民族习俗、交待故事环境、营造意境等,不存在政治目的,却有着极强的娱乐性。高难度的技巧通常再独舞,双人舞中体现,音乐多为慢板,引用PAS DE DEUX结构,即双人舞、男独舞、女独舞、结尾双人舞4部分组成。主要展示表演者的高难度技巧与个人风格。芭蕾舞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和造型来表达感情的,无论独舞还是双人舞,都要求舞姿的完整性,动作的延续性。而音旋律的起伏大多表现情节色彩与人物心情。例如:《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成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

  另外,芭蕾舞的艺术特征是表现的虚拟性,更多的采用幻觉、梦境、意象化的手法。这些大多依靠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道具起作用。而唐乐舞大多 用华丽的服装与多彩的音乐、节奏代替。如:《白纻舞》中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有诗描绘“篇如百苕翡,婉如游龙举,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可见,这种营 造意境的手法与西方芭蕾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芭蕾音乐的多样性远大于中国唐代宫廷舞乐,在《天鹅湖》第三幕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 舞、马祖卡舞等,即配合了剧情发展又展示了丰富的民族舞蹈。

  由此,从中西宫廷歌舞比较看它们有着共同点:都来自民间,发源于民间歌舞。也有不同点:第一,西方宫廷舞蹈的芭蕾起源于游戏娱乐的;源头明确, 中国唐代宫廷乐舞则是多源性的,由于自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唐代宫廷乐舞有着多民族性,比较复杂。第二,西方宫廷舞蹈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神 秘的、幻想的、开放性的基因多;中国歌舞的起源,虽也和一定的宗教仪式有关,但大部分的歌舞都是现实人的娱乐性活动,因此,现实性、技艺性、含蓄性的基因 多。第三,西方宫廷舞蹈是从歌舞逐渐演变为故事表演;中国歌舞则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汇合、交织来实现。中西歌舞起源的共同之处,反映了世界中西音乐发端的 一些共同的规律,而不同之处,又让人们看到中西音乐在渊源和发展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形成了中西音乐各自特有的风格,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形成中国传统音乐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风格的含蓄美。

  如果说西方更多的是用摧毁、撕碎美好的大悲剧的手法来展示艺术扭力的话,中国恰恰是擅长用淡淡的哀愁把人带入无尽的遗憾。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