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豫劇《焦裕祿》黨性和人性之思

豫劇《焦裕祿》黨性和人性之思

2025-10-12 09:30:03 作者:老黄历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描写焦裕禄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但《焦裕禄》融入了时代思考的“小官小人物”的豫剧现代戏,却充满了官民关系亘古难摧的呼唤——为官先为人,良心立心间,官为百姓子,百姓大如天——这是为民者的为官之思。它的视角跳脱出了对“高大全”的膜拜,将焦裕禄从神坛请下。舞台上的戏剧表达没有呼天抢地地奉之伟大,没有热血沸腾地号召大家学习,而是通过桩桩件件的小事让观众感知焦裕禄作为一个小官的责任和作为一个好人的良心。作为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放之全国来看的确是小之又小的官了;作为一个人,焦裕禄就是亿万百姓之一。当小官和小老百姓这两种身份复合在一个人身上,良心和责任心催化之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却让我们始料不及。为官先为人剧中所展现出的焦裕禄不同于以往戏曲舞台上的焦裕禄形象,“好人焦裕禄”是该剧给焦裕禄的基本勾绘。例如,第一场“火车站访灾民”中,焦裕禄怕百姓受冻挨饿同老顾争执起来,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两个官员的政见不和,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同情心的人和一个只会服从,不讲人本、不顾怜悯的人的较量。焦裕禄这样的“不听话、不服从政策”的官员反倒是人民心中的“好官”,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有良心的好人。“为官先为人”的形象塑造看似戏剧铺排强烈,实则顺理成章,而剧中随处可寻的对现实的思考和观照也让观众感动之余思绪怅然,同时也让我为编剧对中国长久以来官民关系的时代思考所感叹。党性和人性之思焦裕禄是一个党员。党员形象的塑造,无论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似乎很难跳出“高大全”的框框,党员形象的类型化、面具化也成为党员艺术形象突破的最大障碍。但该剧中“党性和人性”的思考将焦裕禄这一党员形象带入了另一番思想高地。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