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13:45: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严玉清源流:绵掌亦称连环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延伸己手,随对方已劲柔化绵时,故名绵掌。明代威继光《纪效新书》中之《拳经捷要篇》载,“吕红八下虽则末及绵张短打”其中“绵张”即绵掌。山西省文水县孝子渠村人左昌德,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9年)由于他排行第二,以拳把式闻名“南七北六省”,人们送他个绰号叫左二把。左公自幼随父习武,身材魁伟,力气过人,十七岁随父到北京西华门外经营车轴生意。时有河北省沧州人外号叫长眉老道的张德茂,(其外祖父张景和人称神拳教习康熙间名拳师)愿收他为徒,早晚苦练绵掌,一练就是八看,武功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经长眉道人张德茂介绍到苏州开设玉永镖局,第二年改为昌隆镖局。从此,左二把开始了保镖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历三十余载,其间左子安民,左孙秉信都跟随他习武保镖。时山西省灵石县坛镇村的续仁政慕名拜左为师,随左孙一同习武保镖:山西省平遥县南良庄人王正卿亦著名镖师,因失镖找左十把帮忙,遂成八拜之交,正卿比左大五岁,王为兄,左为弟。他们经常砌武功,相互交流。正卿也练绵掌、弹腿等。左也党大枪信拳等。至今北京有左家腿、王家枪之说。同治年间左弃镖局生涯归返山西文水故里,教拳为生。山西省文水、汾阳县、交城县、灵石县、平遥县、孝义等县都有习练此拳者,左氏名震乡里。主要传人灵石县有续仁政、平遥有王政卿、文水县左子左安民、左孙左秉信。后续仁政传灵石张家成。王正卿传来平遥赵珍、庞永康、张育人等。左秉信传文水县李毓秀、汾阳县李永柱等。李毓秀在民国二十看(1931年)曾参加山西省打擂比武,名扬晋中一带为左氏绵掌诸弟子中最佼佼者。严玉清10岁拜山西省吕梁市著名拳师刘理锁学练绵掌,1985年又从师吕梁市人民医院外科医师任天山自幼练习绵掌、六路弹腿,后向山西省太原市著名拳师赵植老师学练大悲拳。现任山西大悲拳推广站站长。风格特点:绵掌分四折、八手、三十六招,它按照擒拿、格斗的要诀编成,招招进手,必有所获。因此,绵掌练成后,重点在于散手实践,由于绵掌本身手法、身法、步法丰富,可以演变出许多散手招数。绵掌注重身手合一、以意领先的原则,练起来务求气沉丹田,进则如猛虎扑食、退则如乳燕归燕。基本理论:1、八合论:绵掌要求身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手与脚合。并要求鼻尖、手尖、脚尖之三尖对照。2、拳禅一体论:禅者、梵语“静虑”的意思,即现在说的气功,据已故老拳师李毓秀讲:“练拳先要练气、气功乃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终以参惯禅机。”气功是功夫的极轨,只有在练好气功的基础上,武功才能亦刚亦柔,变化无穷。因此,练习绵掌,应从练习气功入手,才能使周身之筋骨灵活、坚实、气血随呼吸循环贯注、如欲运气於指尖、臂、胸肋、腰肾之间,意之所动气即赴之。练功方法:1、站桩:有调身、调息、调心之要求。站桩调身以马步为先,又名站步。苟能于马步练的好,则气贯田,强若不倒翁。在葡萄酒風靡世界的今天,國人多認爲葡萄酒是外來文化,因而葡萄酒長期被列入"洋酒"之列。而實際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漿果經過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稱之爲"猿酒",意思是這樣的酒是由我們的祖先發
1、孫皓賜茶代酒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爲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台時,他便"
在中國戲曲的瑰麗長河中,昆曲《十五貫》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戲曲結構的精妙與深邃,令人歎爲觀止。作爲一位戲曲領域的寫作專家,我深感有責任從專業角度深入剖析這部作品,探尋其背後的藝術奧秘。《十五貫》的開篇,便以簡潔明了
在青年時期,每一個人都需要努力去奮鬥,若是不奮鬥,或許會讓自己感到相當的後悔,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好運,對于屬龍人來說,他們向來會比較的樂于去奮鬥,容易忽略掉自己的感情,後續的結局會讓人感到很好奇。那麽,76年龍女婚
美國有一間生産牙膏的公司,産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 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爲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 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