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燈節詩”中的人性

“燈節詩”中的人性

2025-05-02 20:15:02 作者:老黄历   

作者:马佳正月十五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是农历新年的浓墨重彩的“压轴戏”,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喜庆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的“灯节诗”。这些“灯节诗”不乏对“火树银花”节日灯火的描述,透过这流金溢彩的视觉形象,也让人领略到浓浓的人性美和人情味。唐代国都洛阳实行宵禁制度,夜晚桥上禁止通行,正月十五夜则被“特许”开锁放行。唐诗人苏味道有诗《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将元宵节夜景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到处是绚丽多彩的烟火,打开铁锁的桥上也挂满花灯,远看犹如天上的星星。除此以外,我们更看到打扮一新的人们三五成群彻夜欢娱踏歌而行,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正如“开禁”的桥头上的欢声笑语一样呼之欲出……那灯月交辉、游人行歌的热闹场景,分明是对人性的讴歌与礼赞!明代大才子唐寅唐伯虎,诗书画俱佳,他的《元宵》一诗将“六朝金粉”地的元宵夜盛况描绘得十分精彩:“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天上的圆月与地上的繁灯交相辉映,更有“人似玉”、“开口笑”和“满街珠翠”、“沸地笙歌”的倩影狂曲,端的是诗中有画、声情并茂,活脱脱一幅元宵夜万民观灯风情画,将古代民间浓郁的节日气氛表现得酣畅淋漓。人们掩卷思索,不由得要扼腕长叹:古时的人性倍受压抑,平时难得开怀欢唱,青年男女更是难得自由往来,他们多么渴望释放禁闭在胸口的郁闷,但这种祈求只能在少数几个节日里才有望实现。欢笑是感情的翅膀,歌声是人性的张扬。万家灯火的元宵夜自然不乏浪漫主义情调,历代“元宵诗”中也洋溢不少反映青年男女交往与思恋之情的人文关怀。著名的如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