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燦爛輝煌的地下音樂殿堂

燦爛輝煌的地下音樂殿堂

2025-07-25 16:15:03 作者:老黄历   

  1978年6月,湖北随县发掘了一座战国古墓,出土的音乐文物一经面世,便立即震惊了世界。这座古墓中的音乐遗迹,就是曾国君主“乙”下葬时建造的地下音乐殿堂。曾侯乙墓葬的东室和中室,摆满了举世罕见的乐器: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篪八种共124件,其中最精美的是一套编钟。另琴、排箫、健鼓等实物也属首次发现,篪在中国同类乐器出土文物中则属年代最早的一件。东室设置的乐器有十弦琴、五弦琴、瑟、笙、小鼓等,用这些乐器可组成一个小型丝竹乐队,所奏音乐据判断就是先秦时期大夫以上阶层休息娱乐时常用的“竽(笙)瑟之乐”。中室设置的乐器以重器钟、磬、健鼓为中心,另有排箫、篪、笙、瑟。用这些乐器可组成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所奏音乐据判断就是先秦时期王公贵族阶层祭祀礼仪时常用的“钟磬之乐”。  曾侯乙墓葬中的大型编钟由64件大小不等的铜钟合为一套,在中室靠西壁和南壁分三层(上小下大)悬挂在曲尺形铜木结构的支架上。三层彩绘架梁由六个青铜武士用双手和头顶托举,承受着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的整套铜钟,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出土时仍矗立如故,这是多么壮观的人间奇迹!更令人赞叹的还是它表现出的当时无与伦比的音乐科学成就:它的每一个钟都铸有错金篆体铭文,共2800余字,绝大部分都有具体音乐内容,可分为标音铭文和乐律铭文两大类,分别记录着各钟发音属何调(律)的阶名。经敲击,每个钟都可发出两音,而这两音都构成小三度关系。将铭文与出土后的实际科学测音对照,全套编钟的音色优美,音律准确,基本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相同,总音域达五个八度以上,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可以自由转调,能奏由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构成的各种乐曲。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