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陌生的啓迪——莫蘭迪

陌生的啓迪——莫蘭迪

2024-08-14 11:45:01 作者:老黄历   

作者:李保民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的。——莫兰迪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作品,我们都很熟悉,而谈到莫兰迪的绘画风格时,却又很难给予明确的界定,其形式上的不确定性,给他的画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陌生感。那么,作为版画家和油画家的莫兰迪,在他充满原始创造意义的背后,又为我们当代艺术的创作带来一些什么呢?走进莫兰迪的世界,让我们静静地体会他在探索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内涵,我们会看到他的画虽然关注的是一些细小的题材,而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一种状态。作品里扑面而来的是他表现语言上的多重性,他既保持了西方人追求崇高神圣的精神理念,同时,也容纳着东方人的美学精神,追求一种自然、空灵、宁静、超脱的意境,视觉上给人以平凡而奇特、深沉而优雅的艺术效果,他以版画家对黑白的敏锐度和概括力,结合稀薄的油画颜料,营造出一个稚气、纯粹的心灵空间,在一幅幅气息安宁的画幅里,透射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在莫兰迪的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无非是一些日常生活里的瓶瓶罐罐,因黑白关系的需要他为它们涂上一层颜料,使它们看上去更像是未经绘制过的瓷器的半成品,但作为莫兰迪画中的道具,它们似乎个个都肩负使命,缺一不可。从这点来看,画家是有意忽略瓶子的反光和细节,他要通过整体平面、简洁的黑白对比和色块对比来传达给观者一种全新的信息。在他的笔下,有意将物体的体面、光影尽可能弱化,并对它们进行了主观设计,他把构图中的某种元素简化到极致,形成自己非常鲜明的语言特征。意境美是东方审美的主要特征之一。不难看出的是,在莫兰迪这位西方画家的作品中,也明显地看到了对于意境美的传达与表现,他用色块和几根极其响亮、跳跃的东方之“墨线”,营造出一种韵味极具、优雅舒缓的情境与格调,这种可以流动的情境美,如同一束阳光直入我们的眼底,沁入我们的心田。正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巴尔蒂斯评价的那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于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读莫兰迪的画,使我感受到东方的秩序美,画家运用几个物体和大面积的空白,来表现丰富的空间意象,充分彰显了“少为多”、“退为进”,从“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学说理念。在对色彩的处理上,他尽量减弱光影的反差,突出物体的固有色和基本形,这更趋向于我国工笔画的着色方法,莫兰迪试想通过对降低客观环境对物体本身的影响,来实现对画面本质因素的挖掘。他使静止的物体更为静止,仿佛在波澜不惊的潜流中我们听到的深沉而激涌、强势而无声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莫兰迪的作品,使我感到,他还是一位具有回归意识的画家,在他潜心营造的画面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朴素的对原始美感的追怀,他以古朴的色调,自然的笔法,渲染出了一个混沌初创、远古而沉寂的新世界。他很少运用响亮的色彩,只有当他一方面停留于原始空间的同时,才有可能发现眼前的存在,在画家的意识中如同一个钟摆,始终不停地忙碌于这个空间的两界之中,他通过构成上的平面感和色彩的历史感,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显著的空间效果,这种直觉与意识的互相渗透,也成为了莫兰迪绘画独有的语言方式。虽然,他否认其作品的抽象性,但他对于物体塑造的形象感受,并没能超越他对模糊概念和形式意味的自觉表达。他小心翼翼地将物体放在一张棕色纸上,仔细地确定着作品的构架,再用光将摆放的物体照亮,突出物体的形制。他不强调景深和绘出物体之间的位置,以及他置身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当谈起莫兰迪的色调时,美国作家爱德华?罗迪蒂是这样描述的:“他的鲜艳色彩只是作为底子,将会被一层层灰色和白色所覆盖,对莫兰迪而言白色是最重要的色彩,莫兰迪把色调对比与色彩的明度联系起来,他通常弱化明度与纯度,每创作一幅画,都要趁湿再压上一遍颜色。”从这一点来看,莫兰迪进一步弱化色彩的原因在于他对黑、白、灰版画语言的强调,这也正是作为版画家的莫兰迪在他的油画世界里想要表现的,亦或是因为他对于版画情节的一种依恋。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