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南京的端午節習俗

南京的端午節習俗

2025-09-23 17:30:03 作者:老黄历   

  曾经南京有首民谣:“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原本是一个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这一天,都要划龙舟、吃粽子。有的地方还喝雄黄酒。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本期小编带大家了解南京端午节的习俗都有什么呢?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

  南京端午习俗:

  上午挂“艾虎”,正午晒太阳烧大蒜

  端午节光吃粽子就可以了吗?错,老南京一定要再吃粽子锅里煮出来的鸡蛋,据说这个吃法叫“压顶”,可以整个夏天都不生疮;老规矩讲究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可不受各种禽兽和毒虫的伤害;正午时,还要“晒端午”,有趣的是,端午习俗贯穿老南京日常生活的一整天,分时段进行,不可搞错。

  天亮插艾驱邪,挂“蒲剑”斩妖

  端午节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另外,家家要在堂屋当门的屋顶上(一般在第二路桁条)悬挂一张钟馗画像,用以撵鬼辟邪。

  上午挂“艾虎”画符

  房门上挂“艾虎”,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就是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起,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画符贴门上,要用红笔黄纸画些辟鬼符咒贴在门上。辟鬼符多种多样,诸如:用红笔在黄纸上画一个“”(音吉)字。传说人死变为鬼,鬼死变,人怕死鬼亦怕死,把这种符贴在门楣的上方,鬼就不敢进家伤人。也有的画“五雷镇宅”符贴在门楣的正上方,妖魔鬼怪见到这种符,就立遭五雷击顶之灾。

  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传说真的五毒,见了彩印的花老虎脚下踩着五毒,就会吓跑了,故孩子戴上老虎花肚兜,夏天可不受各种禽兽和毒虫的伤害。

  给孩子挂个香荷包,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各种彩色布做成大椒、茄子、葫芦、菱角、柿子及小逗娘(小布人)等各种造型,内装香草,用彩色线穿成串系在荷包下,统称“香荷包”。端午节把香荷包挂在孩子胸前,能辟邪驱瘴气。也有用彩色绳网袋装一个大蒜和咸鸭蛋,缝在孩子的上肩衣上一可避邪,二可避秽。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