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元宵節放焰火

元宵節放焰火

2024-12-07 12:45:02 作者:老黄历   

烟火作为一种文艺技术表演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盛行的“百戏”,蔡质在《汉仪》中记载:“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作九宾彻乐,舍利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喇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这里就是用烟火作雾遮目,弥漫中比目鱼变成了黄龙。  关于古代正月十五夜放烟火,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人们误杀了一只神鸟,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放火烧毁人间财物,意图报复。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百姓遭此灾难,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并告知每户人家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在家门口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敲锣打鼓,可免此灾难。到了农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认为大火烧毁了人间,心中大快。于是人们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纪念善良的天帝女儿帮助人们躲避了这场灾难,从此每到正月十五晚,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从烟火发展到焰火是隋唐以后掌握了火药技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内伏硫磺法”。宋代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中具体讲了三种火药(硫磺、硝石、木炭)的配合及其制法。当然火药的发明是用于爆炸,为生产或战争服务。古代发明的供人观赏或庆典的焰火,主要是在爆竹的基础上掺入锶、锂、铝、钡、镁、钠、铜等金属盐类,并用纸裹成,种类不一,如鞭炮、冲天炮(向上冲几十米高绽放)、磨地滚等,燃放时随着爆炸声产生的火花冲向天空或四周,同时变幻出各种景物。如隋炀帝在元宵诗中说: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唐代诗人苏道味在《正月十五夜》中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销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明沈榜《宛署杂记》中云:“燕城烟火,有响炮起火,三级浪,地老鼠,沙锅儿,花筩,花盆诸制。有为花草人物等形者,花儿名百余种,统名曰烟火。”  益阳古城燃放焰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2012年正月十五在资水中央燃放音乐焰火是一次历史上的创举。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