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安徽二月二

安徽二月二

2025-07-19 15:30:03 作者:老黄历   

  古时,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的二月二是龙欲升天的日子,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祭龙

  安徽淮北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要把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是日每家将水缸挑得满满的,让龙净身,祈望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围仓

  二月二这天天未亮就要起床,男人用灶内的草木灰在门前、院内外画“同心圆”数圈,名为“灰仓”、“围仓”或“围仓龙”,并在圆心扒一小洞,放人五谷杂粮、硬币,俗称“粮仓钱库”。又用草木灰沿墙根洒一遍,说可防蛇、蝎、蚊、蝇等。

敲门枕

  二月二早晨,妇女起床梳洗后,手持木棍敲门枕,并大声念道:“二月二,敲门枕,金银财宝往家滚。”

剃光头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光头,”全省各地皆有正月里不能剃头的说法,认为正月里剃头不吉利,尤其是对舅舅不好,甚至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只要其舅舅健在,小孩子千万不能剃头,否则会被亲邻瞧不起,说这家人不懂规矩。出了正月,二月二就可以剃头理发了。安徽皖北一些地区孩子出生后,剃胎毛时要在脑后留一撮头发,这叫“看家毛”,祈求小孩不夭折。当孩子长到6岁、9岁或12岁时,就要在龙抬头的好日子剪去脑后的一撮头发。剪发那天,亲友都要送礼祝贺,有的家庭还大摆筵席。

回娘家

  二月二各地有娘家接女儿、女婿聚餐的习俗。谚云:“二月二,家家接女儿。”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各家都会接女儿回娘家。有些地方还有“抱土地灯”习俗。是日早晨,人们邀集亲友,敲锣打鼓地去土地庙抱红灯笼回家以求生子,抱回红灯,挂卧铺帐上,如碰巧生子,于次年二月二送十三只红灯到土地庙酬神,别家再抱。今接女儿之俗尚存,抱红灯习俗随土地庙的减少而逐步消失。

二月二的饮食

春节食品要吃完,表示年节过完了,要开始春耕生产了。安徽淮南一带,这天做凉粉,蒸面口袋,包扁食,馏元宵节蒸的面灯。寿县早上吃水饺,叫“吃龙耳”;中午吃圆馒头,叫“吃龙蛋”;晚上吃面条,叫“吃龙须”。这象征着龙与人融为一体了,能争取风调雨顺,有一个好年成。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二月二吃爆米花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极其生气,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私下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感念龙王恩典,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设法拯救龙王。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