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09:15: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正月十四,是元宵节的前一天,民间习俗多多,那么你了解正月十四习俗有哪些吗?正月十四习俗有拜临水娘娘、吃麦流、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正月十四习俗
1、拜临水娘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2、吃麦流
农历正月十四夜,每逢此日晚餐,宁海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麦流。麦流即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放一道烧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流”。为什么宁海正月十四夜要吃麦流呢?据说这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
3、喝亮眼汤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习俗。民间有个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得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亮眼汤是碗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小手指般大小的一条条,然后将洗净的青菜合二为一,下锅煮熟,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挑上一撮熬熟的猪油,就成了民间传统的亮眼汤。
4、吃“糊辣羹”
象山正月十四闹元宵,有吃“糊辣羹”这一习俗。当天,小孩们自带碗筷,串街走巷,挨门挨户吃糊辣羹,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每人一瓢。“糊辣羹”是用牡砺、虾仁、鱼肉、蛏肉等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萝卜、蛋、香肠、菜丝等做成熟食后混合在炒烩最后加水勾芡而成。据说小孩串的门越多,吃的越多,越会聪明。讨糊辣的人越多,主人越会发财。
5、试花灯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成为“灯市”。
6、食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独特。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
7、伏羲诞辰日
甘肃天水一带,称伏羲为人宗爷,以正月十四日为人宗爷诞辰日,这天要举行祭祀活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品,祭品有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
夢見被狼襲擊,得此夢,事業壓力大,身邊小人多,更與他人間爭吵不斷,有得財之迹象,爲人應換位思考,凡事不可斤斤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如做此夢,縱然有貴人相助,卻難以有長久之機遇,小人頗多之預兆。秋天夢之吉利,春天夢之不
如何練習民族舞的表演 一、 民族舞的“美” 美,是民族舞的第一特征,民族舞的音樂或跳躍、歡快,或婉轉、纏綿亦或高亢、熱烈,且大多爲人們耳熟能詳的曲目,民族舞的動作易學好掌握。可以說:“民族舞音樂愉心,舞蹈娛身
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命運發展軌迹,在不同時辰出生的人們也會迎來不一樣的命運走向。那麽,幾點出生的龍最有福氣?1、子時子時出生的屬龍人最有福氣,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到淩晨1點,這期間子時的五行爲水,與辰龍形成的
在浩瀚的中國哲學史海中,“存天理,滅人欲”這一觀點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盡管曆經千年,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一理念,由南宋理學家朱熹所提出,不僅是對人性深層次的探索,更是對道德修爲的一種期許。本文將從哲學的專業視角,深
夢見審訊是什麽意思?在中國傳統解夢文化中,夢境往往具有某些征兆,那麽在《周公解夢》的夢境解析裏面,做夢夢到審訊是啥預兆?以下是周公解夢大全查詢的結果:夢見參加法庭審訊:花費會增加。夢見自己在審理案件:要被提升。女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