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

2025-09-03 20:15:02 作者:老黄历   

  粽子,古称“粘蜀”、“角黍”。据考证,吃粽子并非只在端午。夏至日也有吃粽子的习惯,“盖取其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然而吃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风俗。据记载:汉代在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端午节时吃。当时端午节吃粽子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节令食品。俗有“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笼”,“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的谚语。端午节吃粽子,说明时序已转入夏季,人们即将换上夏装。现在民间普遍接受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悲愤投江后,举国哀痛。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楚国人每逢端午这一天,都要用竹筒贮米做成筒粽,将其投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东汉建武年间,有一个叫欧回的人曾遇见了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的人。此人对欧回说,·人们每年祭祀给他的东西都被蛟龙吃掉了,如果以后还要祭祀,就用五色丝线和栋树叶子将筒粽扎上,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端午节吃粽子寄托了人们对伟大的爱国者、诗人屈原的无尚崇敬与思念,随着这一习俗的沿袭流传,粽子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食品。  包粽子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各地盛行,粽子的种类也颇多,按产地分为:苏州粽子、广东粽子、北京粽子、宁波粽子和台湾八宝粽等被视为我国的名粽。其中苏州粽子形态较为特殊为四角形,馅有鲜肉、枣泥、猪肉、豆沙等品种;广东粽子用荷叶包裹,个头较大,正面方形,后背隆起一只尖角,以蛋黄做成的肉黄粽和什锦粽风味独特;北京粽分糯米粽和大黄米粽,大黄米粽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别有风味。至于古代的粽子,从诗人的笔下也可见一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味道和形式;“盘斗九子粽,瓯擎玉云浆”,描绘了粽子的大小和质量;“渚闹渔歌响,风动角粽香”,就表明了粽子在当时已成为民间过端午节的普及食品。  民间有一首民谣生动描绘了民间过端午节时的热闹场面:“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粽子不但在国内深受欢迎,还先后传至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菲律宾,粽子已成为圣诞节的美点之一。  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屈原故里柿归的人们做的棕子更是讲究。当地人选用上好的糯米、红枣,宽宽的寥叶,把棕子包得有棱有角,然后再用五色丝线扎好。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