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中國茶文化之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

中國茶文化之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

2025-08-27 08:15:02 作者:老黄历   

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以酥油和糌粑为主要食品,那里气候较冷,不宜于蔬菜的生长,与之相比,茶叶却容易运输和保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藏族民众渐渐懂得,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扑充.这样就创造了独特的打制酥油茶的方法。

酥油茶的制作,是先将砖茶(大叶粗茶压制的砖荣)用水熬制成茶汁,再在茶汁里加人酥油和食盐、倒人竹制或木制的茶筒。

然后用一种顶端装有圆形木饼的木棍,上下抽拉,使茶、油和食盐达到水乳交融,最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家中来了客人,客人的茶碗总是斟满的。

假如自己不想喝,就不要动茶碗.如果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主人会将茶水斟瓶等到告别时一饮而尽,主人也会感到十分高兴,这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仪。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板措跳尽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族三道茶

白族饮茶有“酒盎要粗糙,茶盅要精巧”之说,说明白族重茶俗胜于重酒俗。当你做客跨进白族人家的大门,主人会热情地让你在火塘边就座。此时,主人一边与客人聊天,一边将熬茶的砂罐烤在火上,等砂锅预热后,放入少许茶叶,并不断地抖动,等茶叶渐渐变黄,发出清香对,冲入少许开水,这时只听“呲啦”一声,泡沫杂质从罐口溢出,这就是“雷响茶”.如果没有泡沫从罐口溢出,则称为”哑巴茶”、’老婆婆茶”。

这种茶是不能敬客的,要倒掉重烤。用‘雷响茶”敬客,每一盅内只倒二三滴茶汁,兑适量的开水,使茶水呈琥珀色,清香扑鼻。在一般情况下,一罐茶敬给客人,只斟三杯。头道斟两盅,主客各一杯,其余两道茶客人独饮,“头苦、二甜、三回味”,其乐无穷。有的地区;头道茶为苦茶,用质次的菜叶熬成;二道茶叫“核桃茶”,是将核桃创成薄片,加红塘、烤茶,甘甜爽口;三道茶加蜂蜜和四粒花椒,用苦茶水冲制而成,叫‘蜂蜜茶”。这种茶道同样含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意义,饮之余味无穷。白族“三道茶”蕴涵着“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过去是长辈出远门时施行的一种仪礼,后来变为待客的茶俗。

回族盖碗茶

盖碗茶,在许多民族中都有流行;但回族的“盖碗茶”却与众不同,它不只是茶,茶中还有其他饮品。在回族家中做客,以茶礼为重,来客如是穆斯林,主客互道“色俩目‘,然后请客人上炕入座,接着敬上一碗“盖碗茶”,俗名“三炮台”、“三炮台碗子”.茶碗内除放茶叶外,还要放人冰糖、桂圆、大枣等饮品。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饮,主人一边斟,别有情趣.这种“盖碗茶”,除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中盛行外,在当地的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中也很盛行,成为待客的重要茶俗。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