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 08:30:03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姜和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泰国、缅甸等地的传统节日,跟过年一样隆重。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泼水节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傣族泼水节。
起源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传说版本一: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
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版本二: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版本三:“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夢見堂姐去世,得此夢,近期在事業中與別人合作不順,若你能夠有調整心態的想法,則重視家庭和婚姻對你的生活影響,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好起來。如做此夢,他人之影響,多有小人之迹象,求財之人不可與他人間有糾葛之事。秋天夢之吉利,
太極拳,早期曾稱爲“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長拳”。清朝乾隆年間,山西人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
名字對命運有著悄然無聲的影響。一個好的名字意味著好運氣的降臨。在名字的選擇上,不但要考慮三才五格、天地人三格是否適宜,還要考慮名字是否好聽好記。有很多字看似好寫又好聽,但運用到起名中卻未必合適。今年出生的盧寶寶有哪些
作者:小魚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豐富習俗的節日。而在這個節日裏,粽子作爲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更是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一、粽子的曆史淵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
品字讀音是pǐn,五行屬水,起名筆畫數是9劃。品字寓意精力旺盛,秉性聰明,運程良好,必出人頭地,名利皆有。根據康熙字典分析,品字做男孩或者女孩名字都適合。甄大師爲您優選以下帶品的好聽有寓意的名字大全,供您取名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