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臘八節簡介

臘八節簡介

2024-08-27 17:30:02 作者:老黄历   

  要说腊八节,就得先说腊,其实腊就是“猎”。远古时代的人们获得食物的来源主要依靠原始农业和渔猎。后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文明古国,人们一切的生活习俗、活动安排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年终岁末,农田的作物都已收割入仓,田里也没有多少活计。每到这个时候,闲下来的人们便组织起来到野外去狩猎,用猎取来的禽兽和收获的农作物敬报百神,祭祀祖先,这叫“腊祭”。人们感谢上天神灵赐予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生产生活的佑护,并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人畜健壮,兴旺发达。这些隆重的猎祭盛典大都安排在农闲的农历十二月进行。因此,我国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份就俗称“腊月”。到了秦汉时期,腊祭活动就基本上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了。南北朝时介绍岁时节日的书枟荆楚岁时记枠就说“十二月初八为腊日”。  佛教传入中国后,关于释迦牟尼成佛的传说逐渐与腊八节联系在一起。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印度一个土邦的王子,他放弃了可以继承的王位,离家出走,云游四方。他走遍许多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道传人,以求得道成仙,普救众生。十二月初八这天,他漫步行走到印度北部的摩揭陀国。这里遍布荒山野岭,没有过往行人,也看不到村舍炊烟,无处化缘求斋。由于多日的饥饿和劳累,他已无力行走,昏倒在一棵大菩提树下。在迷迷糊糊的昏睡中,他听到有人喊释迦牟尼的声音,于是吃力地睁开眼睛,看到有一位漂亮的姑娘站在身旁,他的嘴巴微微动了几下,可是没有发出声音。那姑娘从他的眼神中好像发现了什么,就急忙把手中提篮里的半碗剩饭倒在一个烧罐中,又走到附近的地里摘了几样瓜豆,从矮树丛上摘下几个野果,把瓜豆和野果放入罐中,又到泉边接来了泉水,燃起树枝放在烧罐下边。罐下的火越烧越旺,不长时间就熬出了香喷喷的一碗粥。  姑娘把粥盛在碗里端到释迦牟尼的嘴边,热粥飘出的香味把昏睡的释迦牟尼唤醒过来。他狼吞虎咽地把一碗粥喝完,顿时觉得气力倍增,精神振奋。可当他站起来准备感谢那位姑娘时,却怎么也找不见姑娘的身影。释迦牟尼顿然心灵开化,好像悟到了什么,于是走到泉边用泉水洗了洗脸,在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从而得道成佛。后来,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寺院僧侣和佛门弟子就在每年十二月初八日这一天用当年收获的粮豆瓜果煮粥进行供奉。这就是“腊八粥”。除了供佛,寺院还把腊八粥施舍给众人。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