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蕭淑芳:年高心鏡明品潔花自香

蕭淑芳:年高心鏡明品潔花自香

2024-06-23 16:00:01 作者:老黄历   

作者:杨海涛继2001年举办从艺75周年回顾展之后,2004年5月10日至14日,以花卉题材著称的女画家萧淑芳又举办了萧淑芳九十以后新作展。展览共展出了萧淑芳3年来创作的精品150幅。该展览还将分别于今年6月4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9月至10月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办。如此高龄还能保持这样高涨的创作激情,实在是令每个参观展览的人敬佩。中央美术学院孙美兰教授感慨地说:“萧师从她小小年纪到90岁以上高龄,不间断软笔作画,经月连年,以至奇迹般,眼不花,手不颤,越是年高,反而越是扣紧了中国画艺术崇尚的稳、狠、准三字。”待与这位历经沧桑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孩童心的女画家接触后,记者更是对其敏锐的思维反应惊叹不已,也对画家作品中那种落落大方、崇尚自然、纯净天真的美所打动,更为画家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所深深折服。[B]学画缘于天性[/B]萧淑芳1911年8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市一个书香名门之家。她的叔父萧友梅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父亲萧伯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姐姐萧淑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妹妹萧淑熙是美籍生物学家。萧淑芳走上绘画之路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和姐妹们一样喜爱音乐、美术、文学,闲暇时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此外对滑冰、骑车也很热衷。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萧淑芳曾获第一名。萧淑芳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萧淑芳15岁那年,叔父萧友梅从德国归来后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主任,当时只有26岁的林风眠先生任该校校长。通过萧友梅向林风眠举荐,萧淑芳进入该校西洋画系学习,施教的老师有李超士、彭沛民、克罗多(法籍)等。3年西洋画技巧和理论的系统学习,为她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创作和教学奠定了基础。[B]跟徐悲鸿学画马[/B]1929年,不满18岁的萧淑芳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结业后,住在南京的姐姐萧淑娴给妹妹写信,告诉她徐悲鸿先生已从国外归来,就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希望她不要错过良机。于是萧淑芳来到南京。在萧淑娴举办的家庭宴会上,萧淑芳第一次见到了徐悲鸿,当时她被徐先生气宇轩昂的相貌所震撼。回忆起70多年前初次见面的情景,萧淑芳仍历历在目:“徐先生微长的头发,颈上系着一条法国艺术家特有的大黑领结,风度翩翩,热情奔放,言谈豪爽,步履轻捷,艺术见解很高。”萧淑娴将妹妹的情况和想法告诉了徐悲鸿,当即获得应允。没过几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徐悲鸿治学严谨,循循善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要随身带着速写本,看见什么就能画什么,而且还要能默写出来,以此考验自己的记忆力。有一天上素描课,徐悲鸿走到萧淑芳跟前问:“从正面如何表现马的眼睛,你能试着画画看吗?”萧淑芳一下子被难住了,她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马的眼睛,对于马的全身骨骼结构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却要用炭条素描的方式画出来,实在太难。她只好硬着头皮用画人眼的方式画出一双“马眼”来。徐悲鸿并没有责怪她,而是从她手里接过炭条,一边画一边讲解。这令萧淑芳既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又被徐先生细致入微、诲人不倦的作风所感动。[B]与吴作人的感情之旅[/B]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间,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萧淑芳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1930年,吴作人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比利时留学,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他们就此分离。直到1946年,在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举办的画展开幕那天,吴作人、丁聪等组织者迎接参展的画家时,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自然倍感亲切,在一起谈得十分起劲。不久,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家中的画室看新作,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此次会面深谈之后,吴作人不久后就向萧淑芳透露了自己的倾慕之情,随即又填词赋诗,赠给萧淑芳,以表达自己的心愿。其中一首词题为《调寄<浪淘沙>——寄梅儿》(梅儿是萧淑芳作画时的署名):“九岁乱无凭,重过清明,可怜人事半飘零,喜得萱堂春更茂,英瑞盈庭。心似晓烟凝,欲散还停,吴山不比蜀山青,无奈巫城云起处,不透阴晴。”另一首诗题为《胜利重见沪上》:“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萧淑芳读着吴作人的诗词,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碰撞之后,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终于同舟共渡,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1948年6月5日,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恭请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光临,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