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08:45:01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王辅政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一则流传广泛的远古神话。长期以来,围绕这则神话中的某些词句、人物形象以及逐日原因等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见解。本文试从“入日”的诠释入手,谈一谈对这则神话的认识。在《夸父逐日》这则神话中,“入日”是一个关键性的语句,它对认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关于“入日”的各种解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赶上太阳”说,即“及日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传》中,他把“入日”解释为“言及于日将入也”,也就是说,夸父在太阳将要入于禺谷1的时候追上了它。此后,历代注家大都沿袭郭说,并奉为圭臬。但应该注意,郭氏解释“入日”时,并不是从这句话本身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出发,而是用同书《大荒北经》中“逮之于禺谷”这句话来从旁疏解。这种脱离本体去比附的做法,本来就有疏虞之嫌,更何况“逮之于禺谷”中的“逮”字本身就是一个可作两种解释的词!此外,笔者查阅《说文》、《玉篇》、《广韵》、《释名》、《康熙字典》、《辞海》、《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古今语言学专著时,都没有发现把“入”解释为“及”的。郭璞之后,裴松之在其《史记·礼书》集解中,把“入日”写作“日入”2,在词序上同“入日”正好相反。把“入日”改作“日入”,是不是裴氏的笔误或他另有所据,裴氏没有说明,很难断定。但就时间而言,裴松之生活在南朝刘宋时期,约在郭璞之后一百多年,而且又没有提出改动的依据,把“入日”改作“日入”本身就值得怀疑,因此,在《山海经》的各种注本中,只有极少数注家把“入日”校作“日入”。但这种改动却对后人理解《夸父逐日》产生了影响。如朱东润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就把“入日”解释为“太阳入于地平线下”。显然,这是裴氏“日入”说现代版。除上述两种解释外,近人还有“接近太阳”3、“走进太阳光圈”4、“闯进太阳”5等说法。“接近太阳”和“走进太阳光圈”的解释不仅空泛,而且是用现代的观点去认识远古的神话,脱离了神话创作的实际;而“闯进太阳”说也同样忽略了神话创作的基础。笔者以为,“入日”的“入”字,应该解释为“内”,即“纳”(“内”是“纳”的古字)。“入日”就是“纳日”,即“得日”。也就是说,夸父捉住了太阳。这种解释的依据是:第一,在古汉语中“入”、“纳”同义,是同出一源的同义词。以“纳”释“入”或以“入”代“纳”,在古代典籍中屡见不鲜。如,“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礼粢盛,以祭上帝鬼神”6;“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7;“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8;“入其社稷之臣于秦”9;“灵王于是独彷徨山中,野人莫敢入王”10等等。这里的“入”字,均作“纳”解。再如,“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11“夙夜出纳朕命”12;“驱而纳诸网罟陷阱之中”13等句中的“纳”字,是“入”的意思;《周礼·天官》注在解释“职内(纳)”这一官职时说得更明白:“职内,主入也。若今之泉所入谓之少内。”不仅如此,古代的韵书、字书也把“入”直接解释为“纳”。如《说文》就是“入”、“内(纳的古字)”互训:“入,内也”;“内,入也。”《广韵》:“入,得也,内也,纳也。”第二,《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另一段关于“夸父逐日”的记载,可以同《海外北经》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大荒北经》)显然,“逮之于禺谷”同《海外北经》中的“入日”是相对应的一句话。这里,“逮之于禺谷”的“逮”从字面上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把“逮”解释为“及”,郭璞对“入日”一句的注释就来源于此。另一种是把“逮”解释为“捕”或“捉”。固然,把“逮”解释为“及”,仅从《大荒北经》的记载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把它同《海外北经》的记载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两者大相径庭:因为“逮”字可以解释为“及”但却很难找到把“入”解释为“及”的证据,除上文提到的韵书、字书外,笔者还翻阅了一些《山海经》成书前后的有关文献,也没有找到“入”字作“及”解的义项。这样,两者在释义上就无法达到协调。相反,把“逮”解释为“捕”或“捉”却能使两者统一起来:因为,从文献记载上看,《山海经》产生的前后,“逮”字已经具有了“捕捉”的含义。正因为如此,一些注家在注释“逮之于禺谷”时,便把“逮”解释为“捕”或“捉”,如著名神话专家袁柯先生在他的《古神话选释》中就作此解。既然前一种解释使同一部书中的两则神话无法协调,而后一种解释却能保持两者的一致,那么,何者可信也就不言自明了。第三,就神话自身的创作逻辑而言,“纳日”的解释更能合情合理地揭示情节发展中因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释夸父喝干黄河、渭水之后仍然渴死在北饮大泽的途中时,以往的“赶上太阳”、“进入太阳”、“接近太阳”、“走进太阳光圈”和“太阳入于地平线下”等说法,都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以“及日”说为例:“夸父跟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十分口渴,他想要喝水,跑到黄河、渭河去喝;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向北跑往大海。还没有到,在路上就口渴而死。他丢掉了拐杖,拐杖化成了邓林。”这是刘城淮先生对“夸父逐日”的解释14。从情节的发展上看,这样的解释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从情理上看则不然:首先,夸父失去了他追赶太阳时所表现出来的神异而伟大的力量。在太阳面前,他显得被动而无力。这也是其它几种解释所存在的共同弱点。其次,河、渭一带到禺谷相距十分遥远,中间河川很多。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小河不算,仅赤水、幼水、流沙等大河和幼泽、稷泽、蕃泽的大湖就有若干处。这些河泽或在夸父东归的路上,或在路途的左近,既然从禺谷东归时就焦渴难当,为什么夸父偏偏要跨过它们而到更远的黄河和渭水去呢?再次,河渭一带已远离太阳,尤其是太阳落入禺谷后,应该是酷热大减,客观上可以缓解人的干渴感觉,但夸父却是在这种情况下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之后渴死的。1964年底,一位考古學者在雲南省滄源縣曼帕寨進行民族調查時,聽說周圍的一座懸崖上有許多圖畫。次年初,這位考古學者在佤族村民的指引下,離開住地,翻過山峰,在迎面聳立的一座懸崖上,真的看見了無數紅色的圖形,總共有1
一個好名字,既是陪伴孩子一生、起到關鍵效用的標志,又是留給他人的第一觀感。在爲孩子挑選名字時,有諸多要點需要考慮。不但名字要契合孩子一生的命運格局發展方向,而且要易于誦讀、便于記憶,或是顯得親切隨和,或是具有鮮明特色
好的名字,對孩子的成長和個人的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不管是好聽的名字,好記的名字,還是有好寓意的名字,都是名字所帶來的磁場,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爲陪伴一生的好名字,不管是在字的選擇和字與字之間的搭配上,都有著
爲了不讓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幸福,所以每個人在擇偶時會認真選擇,結婚前也會對對象再三考慮是否合適,一旦感覺兩個人不太合適,就需要及時止損,否則後續的生活會不太理想,對于兩個人的傷害來說都會很大。那麽,屬蛇配什麽生肖結婚最
毅字讀音是yì,五行屬木,起名筆畫數是15劃,部首是殳。毅字,毅指意志堅定、果斷,同時也是男性所面具有的一種品德。毅字寓意心思細膩,做事專注,事業能順利成功,一生衣食豐足。根據康熙字典分析,毅字做男孩或者女孩名字都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