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08:15: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新年第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尾首相连,是农历年辞旧迎新之时。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除夕与春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吃年夜饭、守岁、祭祀、拜年等。
吃年夜饭,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一年中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撰,也感受着一家团圆,总结一年收获的那份快乐气氛。年夜饭中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而且一般少不了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年年有余”。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人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元宵,还有的吃长面、馄饨,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包饺子时,还有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的,说是谁先吃着了,就会更添财运福气。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团子”、“圆子”,中间包糖馅料,寓意全家团圆美满甜蜜;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而散,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依然如此,人们一般都要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做“平平安安”。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做“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除夕夜许多人家挂起红灯,寓意来年日子红火。守岁时在家里点灯的风俗也叫“照虚耗”,特别是床下、角落等,意思是将不吉利的东西都照跑。守岁时我国许多地区还有在户外生髯火的习俗,又称“旺火”,火越旺越好,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也叫爆仗、炮伏、鞭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它起源于“庭燎”,《诗经小雅》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诗句。“庭燎”就是当时用竹竿之类作成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劈啪的炸声,以此驱鬼除邪。这就是最早的“爆竹”,也叫“爆仗”。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燥恶鬼。”其实用爆竹不过是讨个吉利,作为“暴发”的象征。到了唐朝,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发明使爆竹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北宋时,便有人用纸包裹硫磺粉制成爆竹,称为“爆仗”。南宋时又出现了“鞭炮”,周密的《武林旧事》谓“内藏药线,一燕连百余不绝”,这就是现在的“百子炮伏”。
好的名字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然而不少父母在選擇名字上卻比較發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寓意良好的字,也有很多來自于典故的美好組合,在名字的選擇上,一定要符合孩子出生的年份五行。2024年是生肖龍年,龍年出生的孩子有什
夢見回到以前的學校,得此夢,得此夢與他人共同投資理財,則身邊貴人運多者,財運更爲豐隆,事業良好之迹象,得此夢應與他人真心相待,事業順遂。如做此夢,得此夢乃是近期與長輩間有爭鬥之事,與長輩相處不安者,生活更有不利。春天
1965年出生的屬蛇女,現今已經步入了59歲的年紀,對于往年以及接下來的生活,人們都會特別的好奇,但是不同的屬相在往年間的運勢發展軌迹或截然不同,需要了解清楚,做好規劃與打算。那麽,65屬蛇女的晚年生活會怎麽樣呢?1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會擁有幸福穩定的人生,但是人生的發展狀況,會與出生月份有關,再好的月份出生,才能夠爲自己帶來好運。若是在命運發展不太穩定的時候出生,很可能一生難以擁有好運,被黴運所影響和包圍。那麽,2010松柏木男
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需要對于自己的婚姻關系有所了解與期待,才能夠讓後續的命運表現得更爲穩定和諧一些。選擇塑料結婚對象可能會導致自己的發展不太穩定與理想和諧,整體的發展相當的糟糕與不穩定。那麽,2025年屬蛇孽緣生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