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規範行拳才能防病治病--太極拳治病功理探

規範行拳才能防病治病--太極拳治病功理探

2024-05-18 13:30:02 作者:老黄历   

笔者习练太极拳十年有余,起初只是为了追求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搏击功夫,对太极拳治病养生和修心养性等功能没有太多的留意,后来通过老师们的口传身授和参阅大量的武术理论著作,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拳乃熔养生、艺术和技击为一炉的高级武术运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文化。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和身边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反映了解,如果没有通过老师正确规范的太极拳教学引导和反复不断地纠正其拳架,其对人身的养生治病等功效则大打折扣,甚至误入歧途者也为数不少,这不得不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习练太极拳主要是想达到强身和防身的目的。本人习拳这么多年以来,整天感觉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也初步地掌握了一点应敌的技巧,具体太极拳的防病治病等功能价值是在我所教练的几位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我才真正地认识到太极拳的防病治病功能竟有如此奇妙的神效。故而有必要著文对实例解析之,望能予初习太极拳者以引蒙启发。此次主要论述规范拳架对人体疾病的防治效能,不涉及太极内功方面的问题。首先,太极拳对高血压病和肥胖有防治作用。实例一,汤某,男,从事驾驶工作,36岁。身体状况: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每天2粒降压药,体重在85公斤左右,身高1.70米左右,每天精力很差,体重居高不下,迫于无奈,开始晨练,跑步,仰卧起坐,单杠的引体向上等运动天天进行,几个月下来,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他来到我的拳场,要求跟我学习太极拳,我当时欣然允许,可以一试,学拳月余,感觉浑身舒服,精力有所好转,2个月左右,由原来吃2粒降压药而改服1粒,且血压很平稳,体重由85公斤降至78公斤,练拳的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不觉疲劳。其次,太极拳对颈椎病、焦虑症、胸痛、胸闷、痔疮、便秘有防治作用。实例二,傅某,32岁,男,从事驾驶工作多年,后来从事办公室工作,由于身体不好而停职在家休养。身体状况:患有颈椎病,严重的焦虑症、胸痛、胸闷等症,通过药物治疗,略有好转,但不稳定,医生嘱其晨起锻炼,2O()4年起,跟一位太极拳老师习练太极拳,通过几个月练习以后,感觉胸痛、胸闷、胃胀等症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严重倾向。我通过询问推测他是由于习拳不得法而造成的,通过观其师之习练拳架,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故嘱其停止习练原学的太极拳。后来他说,不打拳反觉舒服些,所以我觉得不按规范行拳,有时会令习练者误入歧途。今年他到我这里,认真习练赵堡和式太极拳。他每天按要求练拳达8遍左右,月余,胸痛、胸闷、胃胀等症状渐消,矢气增多,饭量增加,感觉甚是舒服,两个月左右,颈椎症、焦虑症等症状皆有明显好转,整天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现正准备投身到太极拳搏击训练中去。实例三,石某,女,36岁,商场营业员,患有严重的颈椎病、痔疮、便秘等症,有头晕,想呕吐等现象,两至三天才有一次大便,且量少难排,带血。去医院治疗颈椎病时,医生说要配制某种药物进行多次颈部注射,费用在2000元左右,因恐惧其治疗方法而放弃,我劝其试习太极拳,两个月后,由颈椎引起的症状大大减轻,于是更加认真练拳,一年后,以上所有症状竞不治而愈,现已成为太极拳辅导站优秀教练。还有,太极拳对腰椎问盘突出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身体协调性较差等症的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以及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定力有着一般运动所无法取代的效果。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赘述。下面就太极拳治病防病的机理,试作初步阐述,有不尽之处,望方家批评指正。从拳架结构的整体要求上,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五趾轻抓地,这就产生了白头顶百会穴至会阴穴一气贯穿之功效,整个脊椎骨形成了对拉拔长之态势,人体的脊椎在经络上主要是督脉运行线路。脊柱的两侧还有足太阳经循行路线,分布背俞穴,这对强化五脏六腑的功能很有好处,所以松直颈项,松沉椎骨,节节贯串,使督脉畅通,对颈椎、腰椎和心脑疾病等病症起到了一定的疏导贯通作用。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