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陳氏太極拳大架——庇身錘(含背折靠)

陳氏太極拳大架——庇身錘(含背折靠)

2025-08-06 09:15:02 作者:老黄历   

“庇身锤”(含背折靠)是陈氏太极拳大架(老架头二套)第一路83式和第二路(炮锤)71式中的拳势。在大架中突出了造型的端庄、典雅、精致、别具一格又更加完美,它主要体现在动作造型演变的过程中,保持了陈氏太极拳运用缠丝劲螺旋原理的科学性,同时衔接连环技击的实用性,加之惟妙惟肖、快慢相间的走架风度。当然,还有击前打后似“神仙大脱衣”的摔打风格。下面我就以“庇身锤”(含背折靠)拳式谈一点个人粗浅的体会及看法,此文仅作抛砖引玉,以供研究参考。“庇身锤”(含背折靠)拳势在陈氏太极拳流派里,有的单独称“背折靠”,有的也称“披身捶”,还有的称“撇身捶”。这种拳式名称似乎张冠李戴了,因为与大架二路炮锤中的“撇身捶”拳式相去甚远,差别太大。我要对这一拳式提出的问题是:凡在正式出版书上所指“庇身锤”(含背折靠)、披身捶、背折靠、撇身捶,它们的定式基本上是相似的,但是对定式定型的要求存在着差别。有的要求身法中正安舒,以右拳、左肘尖、左脚尖三点成一斜线;有的要求以眼看左肘尖、左脚尖三点成为一线,但身法上又达不到中正,右拳和左肘尖、左脚尖又连不成一线。这正是这一拳式矛盾之处。我多年来按照马虹老师口传身授的练法,要求身法中正,右拳离右太阳穴30—40厘米,拳心向右,左肘尖在左握拳由左腰间逆缠旋转带动左肘尖折向身正前方,左拳心向下,这时右拳、左肘、左脚尖用我眼的睨视看右拳到左肘尖到左脚尖连成一条无形斜线,这时重心在右腿占七分或八分,气势上“神定自若”,似有大将之风,保持身法中正安舒的造型定式等要求。对“庇身锤”(含背折靠)拳式辩证分析的依据有:在陈长兴先生编创大架(老架头二套)之前,“庇身锤”(含背折靠)是弯腰俯地走“七寸靠”的低桩练法,是对付身背后抱腰之敌的用法,但要求身法中正了,同时也要求保持低桩的演练,从陈照奎先生承传的大架(老架头二套)可以见证。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