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學現代化、新墨學和元墨學
2025-05-09 11:45:03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孙中原一、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1.墨学现代化的实质,是墨学的现代性变化,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论,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研究范式的变革,而范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科学理论体系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现代学者,适应现代需要,变旧墨学为新墨学,是势之必趋,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原因、途径、行为和实践。新墨学创立,是墨学现代化的目的、结果、宗旨、动机和理想。2.“墨学现代化”命题的含义:“墨学”是“现代化”的对象;名词“现代”加后缀“化”,构成动词“现代化”,意为使墨学具有现代性质和状态,发生现代性变化。毛泽东说,“‘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反对党八股》)“化”是全面深刻的性质、特征、状态变化。《墨子·经上》:“化,征易也。”“化”是特征变易。邓云昭释:“此变化之道也。”尹桐阳释:“特征变易则为化。”陈无咎释:“化者谓之易。”“化而成谓之易。”沈有鼎释:“事物的质变名为‘化’。”孔颖达:“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荀子·正名》:“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性状改变,实体没有区别,所呈现的不同,叫变化。有变化,实体没有区别,叫同一实体。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少小”到“老大”,有“鬓毛衰”等性状改变,依然是同一“乡音无改”的贺知章。现代墨学新“客”,从古墨学一路走来,适应现代需要,有“征易”、“状变”的现代性变化,依然是“墨音犹存”的墨学一实。墨学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如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同儒、道等学說有别。3.墨学现代化的趋势,是墨学快步奔向现代化目标。趋:奔赴;疾走;快步行。《孟子·告子下》:“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趋:所奔赴总方向。焦循疏:“疾行曰趋。趋,赴也,赴所期也。”趋:快步奔向预期目标。趋向:朝某个方向发展。势:自然现象、形势;人类活动状况、情势。《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势:形势。趋势:事物发展动向。墨学在新时代,快步奔向现代化目标,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命运和必然。4.墨学现代化的表征和规模,是由开端到高潮,由倡导到普及,由个人到群体,由海内到海外;高潮迭起,蔚为大观。任继愈等编《墨子大全》100册,汇集古今墨学论著,以梁启超为界,古墨学论著占25册,48种,今墨学论著占75册,161种。古今墨学论著之比,是一比三,今墨学超古墨学3倍,呈加速变化趋势。台湾严灵峰编《墨子集成》46册,古墨学论著占17册,35种,今墨学论著占29册,56种,反映同一的变化趋势。5.墨学现代化的必然性,是墨学的现代性改变,一直贯穿于墨学现代化的全过程。《经上》:“必,不已也。”《经说上》:“必,谓壹执者也。”“一然者一不然者,必不必也,是非必也。”高亨释:“壹执者,谓执于壹而不变也。”“必然”,指一论域中全然、一贯的性质、状态。现代墨学,必然发生现代性变化的趋势,全然、一贯,不改变。6.墨学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内因、根据和直接因素,是墨学自身的生命力。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富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蕴涵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普遍真理成分,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墨学以其自身的生命力,遇到合适环境,必然抽芽生长、开花结果。7.墨学现代化的历史渊源、外因、条件和间接因素,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地球村意识的冲击和中华民族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驱动。墨学现代化的趋势,是墨学内在生命力和时代外在需要的因缘和合。现代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新课题,从墨学中借鉴哲学资源,汲取思想智慧,墨学现代化趋势应运而生。二、墨学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1.墨学元研究的理论。墨学元研究,是墨学的超越、总体研究。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元数学纲领。英文构词成分meta表“超越”、“总的”,有时译为“元”。希尔伯特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把研究对象理论使用的另一种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希尔伯特说:“对于通常的形式化数学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要附加一门新的数学,即元数学。”“在元数学中,人们处理普通数学的证明,后者成为研究的对象。”(张家龙,第320-328页)希尔伯特区分理论为“对象”和“元”不同层次的观点,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是墨学元研究的方法论依据。墨学元研究的目的、结果,是创立元墨学。元墨学的理论层次,高于墨学,揭示墨学的元性质,是新墨学的中枢和灵魂,主导与统帅因素。2.墨学元研究的实践。李贤中说,台湾学界以西方哲学诠释墨辩,王赞源以西方哲学对比墨学;吴进安针对当代社会群体伦理关系,提出“建构现代化意义墨学”;杨武金说,墨家元逻辑,是以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论证逻辑为对象的元研究,使用古汉语的元语言变项,表达类似西方的元逻辑规律等,都是墨学元研究的实践。(《墨子大全》,第98册)拙著《墨学通论》论述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和军事理论。《中国逻辑学》论述《墨经》的知识、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谬误和范畴理论。《墨者的智慧》适应现代需要,弘扬墨学精华。《中国逻辑研究》从元研究视角,论述中国逻辑的内容、体系,与现代世界逻辑融会贯通。《墨子今注今译》包含对《墨经》元典的元理解。拙编《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家部,将《墨子》元典范畴,按现代科学分类体系和类名,分类整理。拙编《墨学与现代文化》,与海内外学者合作,论述墨学与现代经济、政治、道德、教育、哲学、语言文学和军事的联系,墨家逻辑和科学的现代意义,墨学与现代世界文化交流,探讨墨学的现代转换和价值(日、韩和台湾地区墨学研究,由日、韩和台湾学者撰稿)。这是以墨学为对象,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的元研究实践,是创建新墨学、元墨学的尝试。三、古今墨学的元性质为揭示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机理,推动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进展,创建新墨学、元墨学,需从超越、总体视角,分析古今墨学研究的主体、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和方法等元性质:

1.古今墨学研究的主体。古墨学研究的主体,是先秦墨家。古墨学是先秦墨家的一家言,适应战国时代需要,代表从手工业者上升的士人知识分子利益,有派别和时代局限,亟待今日学人批判继承、重新诠释、发挥发展和总体超越。今墨学研究的主体,是现代学者。梁启超代表上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前进的方向,以弘扬中华学术为己任,倡导民族文化再兴,说“救”中国,“厥惟墨学”,要“学真墨”,说“假使今日中国有墨子,则中国可救”。(《墨子大全》,第26册)他适应世界进步潮流,顺应中华民族发扬传统文化的全局需要,揭开墨学现代研究的序幕。严灵峰说:“清末新会梁启超,所著〈墨学微〉一书,泛论墨子学说,蹊径独辟,别开生面,为墨学研究创历史之新页。从兹各方探究之成绩乃渐可观,梁氏倡导之力也。”(《墨子集成·序》)胡适受梁氏影响,激发墨学现代研究兴趣。他用英文撰博士论文,主张依靠新中国知识界领导人物的远见和历史连续性的意识,依靠他们的机智和技巧,能够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中国哲学的未来,大有赖于和绝对需要复兴伟大的非儒学派,从中可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成果的合适土壤。新中国的责任,是借鉴和借助于现代西方哲学去研究这些久已被忽略了的本国的学派,用现代哲学去重新解释中国古代哲学,又用中国固有的哲学去解释现代哲学,渴望利用和借助于中国哲学中许多已经失去的财富,重新获得西方的方法,希望这种比较的研究,可以使中国的哲学研究者,能够按照更现代的和更完全的发展成果,批判那些前导的理论和方法,并了解古代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因而获得现代人所获得的伟大成果。他所谓复兴伟大的非儒学派,首指墨家,称墨翟是在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是名为《墨子》的五十三篇论文集,墨者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和科学的方法的创始人,对演绎和归纳具有相当时髦的概念,是发展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科学逻辑的唯一的中国思想学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胡适借用西方逻辑概念,创造性地诠释墨家“故、理、类”范畴和“譬、侔、援、推”论辩方法,与梁启超同为墨学现代研究的开拓者。(胡适,第51-111页)沈有鼎以精深的国学和西学素养,确解墨辩精华,是墨辩现代研究的质变和新水平,使墨家逻辑成为学人常识,影响遍及所有重要的逻辑和哲学史论著,使长期埋没沉沦的墨辩喜获新生,受到学术界普遍赞誉。沈氏墨辩现代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亚于墨辩原创;因为若无沈氏确解墨辩的成果,学人可能至今仍在黑暗中徘徊,不知墨家逻辑为何物。现代学者开辟墨学现代研究事业,亟需世代学人薪火相传,继承发展。我师从前贤,专攻墨辩、墨学46年,有感古今墨学研究主体不同,决定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和方法等元性质差异。2.古今墨学研究的主题和成果。古墨学研究的主题,是战国课题的墨学应对,成果是战国课题的墨学答案。《鲁问》载墨徒问墨子,看到四方之君,先说什么?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择:选择。务:要务、重要问题。焦循:“务,趣也。知所务,知所当趋向也。”墨子面临战国课题,是当时社会、政治、伦理和宇宙、人生的重要难题和当务之急。墨子选定十大难题、急务、要务和实践、认识趋向的目标,作为墨学研究的主题,提出从《尚贤》到《非命》十大论题的论证,表现墨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强烈的人文、批判精神。墨家各派面临战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难题,通过“俱诵”、“訾应”、论说、传承的复杂机制,推出奇书《墨经》。《经》、《经说》283条,对当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难题,给出简明答案和简要解释、论证。《大取》是渗透伦理、逻辑精义的墨学札记。《小取》是首尾相贯、概括浓缩的逻辑专论。《墨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成果的总荟萃、大检阅,是墨家丰厚科学精神的体现。杨向奎说:“一部《墨经》等于整个希腊。”(《墨子大全》第68册第52页)我认为《墨经》是一部浓缩的古希腊和古中国。《墨经》留有未来学人说明、发挥的广袤空间,是有开端、无终点,有预想、待完善的中华科学化、逻辑化的理想蓝图。以《墨经》为对象,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的现代诠释、发挥和发展,是更有价值、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墨学现代化要务,是创立新墨学、元墨学的重要使命与目标。今墨学研究的主题,是现代课题的墨学借镜,研究成果是现代课题的墨学镜鉴。今墨学研究的机理,是以墨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工具性元理论,将墨学和现代需要相互交织,协调一致,恰切运作,功夫到家,达成新墨学创立的目的、结果、宗旨、动机和理想,犹如画笔、色彩与画技的完美结合,产生最新最美的图画。3.古今墨学研究的形态。古墨学研究的形态,是古墨学论著,用古汉语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对象、资料,犹如冶金矿料。今墨学研究的形态,是今墨学论著,用现代语言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成品、结果,犹如冶金矿料,经高温熔化,重铸为最新的产品。4.古今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古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古汉语。古汉语文字简略,惯用缺省;《墨经》更为凝炼、浓缩:命题缺乏系词;肯定联结词和全称量词常省略;语句、命题常简化、浓缩为语词、词组;说明、论证常简化、浓缩为“论题+说在+例证理由”的提纲、提示语。经过审慎研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其浓缩、缺省文字,适当添加语词元素,才能实现创造性地诠释、转换,表达为通顺流畅、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墨家各派俱诵的《墨经》式先秦古汉语,不适合现代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和应用。孙诒让说,《墨子》在先秦诸子中最难读,《墨经》在《墨子》中最难读,几于“九译乃通”,学者“罕能尽逮”。《墨经》第98条《说》“黑人”2字,是“所有人都是黑的”句意的浓缩。其上下文义说:“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即我用“有人是黑的”、“有人不是黑的”命题,制止、反驳对方说“所有人都是黑的”。“爱人”2字,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句意的浓缩。“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是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必须肯定命题”。此句意的一义性,由《经》第98条“法异则观其宜”和《经说》“取此择彼,问故观宜,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与以‘有爱于人’、‘有不爱于人’,止‘爱人’,是孰宜”的上下文义和全部墨学及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语境决定。整体语境,有决定语义,修补、完善局部语义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的功能。今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现代语言。现代逻辑学家塔尔斯基提出语言层次论,区分被断言和分析的语言,即对象语言以及用以断言和分析对象语言的工具性元语言。英国逻辑学家罗素说,每一种语言可有另一种处理其结构的语言,这种语言有一种新结构。现代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现代学人的使命,是在审慎研究,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墨学所用古汉语,创造性地转化为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让现代广大读者能读懂和应用。5.古今墨学研究的层次。古墨学研究的层次,是第一层次元研究。墨学是墨家从战国时代课题升华、概括的元理论成果。针对当时社会普遍不相爱导致的乱象,概括“兼爱”的道德、义务、理想的模态概念、命题。“兼爱”是墨家依靠集体智慧,费时250年提纯、升华、概括的第一层次元墨学概念、命题,至今仍有重要的认识、理论和实践价值。今墨学研究的层次,是第二层次元研究。以广义模态逻辑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家兼爱说进行超越、总体研究,从概念说,“兼爱”指普遍、平等、无差别地施爱于一切人;施及过去、现在、未来人;不分民族、阶级、阶层、等级、关系亲疏、居住地;包括别人和自己;奴隶、仆人也在内:只要是人,都普遍施爱。墨家的“兼爱”,等同于“尽爱”、“周爱”,贯穿着最为普遍的人文精神。《说文》:“兼,持二禾。”“兼”的本意,是一手持2禾,有兼顾、兼及意。墨家将“兼”语义提纯、升华为表示整体、集合的哲学、逻辑概念、范畴。从命题说,“兼爱”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句义的浓缩。其中“应该”是道义、道德、义务、理想、规范概念,加进“所有人爱所有人”的真值命题,构成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必须肯定命题”。这种阐发,依据全部墨学和广义模态逻辑语境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诠释,与墨家兼爱说全部话语的语义,协调一致,切中肯綮,有助于墨学的现代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今墨学是以墨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的第二层次元研究,是对墨学的超越和总体发展。层次高于墨学的新墨学和元墨学,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为当今社会和谐和世界人民福祉服务。6.古今墨学研究的方法。古墨学研究的方法,是古代哲学方法。方法是方向、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的统称。广义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向、主题、目的、宗旨: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狭义研究方法,指建构理论的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怎样研究。墨家有明确的方法思想。墨子把“依规矩成方圆”的工匠经验,上升为自觉的方法概念。工匠用矩尺量度、制作方物,墨子问:“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天志下》)“方法”原义是“为方之法”,后被普遍化为一般方法。墨子把“为方以矩”的工匠经验,概括为“天下从事,皆有法”的普遍方法原则(《法仪》),制定立言“三表”法,建构理论的普遍方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从逻辑看,这是寻求立论根据,有演绎、归纳论证和观察、实验思想的萌芽。从认识论看,“三表”法概括理论的历史、现实根源和以应用价值为检验标准诸要素。墨子十大论题的论证,普遍应用“三表”法和《小取》总结的譬、援、推法:类比证明和归谬反驳。《墨经》概括的建构理论方法:辩、名、辞、说、或、假、效、辟、侔、援、推、止等,需用现代方法,进行创造性地诠释、转换,才有助于当今广大读者理解和应用。今墨学研究的方法,是现代哲学方法: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进行超越、总体研究。现代科学,是全球化过程中从域外引进的客观、普遍真理,对全人类实践、认识普遍有效,是墨学研究的犀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