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9 14:15:01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作者:尹明涛史建群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却在本体论的回答另寻僻径。它既不同于传统哲学,对它仅作“形而上”的追问,也不同于现代实证哲学,因为它是“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把它加以抛弃,而是从怀疑和反对近代欧洲理性哲学出发,扛起非理性主义大旗,把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一、“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者把“存在”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即外部的世界和事物。他们认为这类存在是本已经存在着的东西,是“在者”,“是其所是”,它们与自身绝对等同。它们仅仅存在着,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永远是完全的、满足的。另一类则是人的存在,是“在”。它们与自在的存在恰好相反,“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萨特将之称为“自为的存在”。这类存在其特征是主动性和不确定性,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留于现状,它们不断地展示着自己,同时维系着他物。萨特认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是统一于世界不可分割的两类存在。但是,这二者又有着鲜明的差别:“自在的存在”由于其是已经存在着的东西,它们的性质十分明确,因此,它们总是先有本质而后才存在的,它们的本质先于存在。比如裁纸刀,它在制作者制造出来以前,就早以观念的形式(本质)存在于制造者的头脑之中了,“因此,就裁纸刀而言,可以说是本质(指裁纸刀得已生产和规定的生产程穿和本性的总合体)先于存在。”而自为的存在即人的存在则不然,它不是某种已经给予了的、完成了的实在,而是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所要成为的那种东西。“人首先是一种把自己推向将来的存在物,并且意识到自己想象成未来的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乃是后来由人自己的主观意志创造出来的,人总是先存在而后才展现其本质。即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有人,人碰到自己,在世界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人除了自己以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他引用庞杰的话说:“人是人的未来。”人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在者”,当它“是什么”都还未确定时,其“在”的活动(自为的活动、意识的活动)就已经先在了。任何“在者”都是“在”(即在场或显现)的虚无化,必须首先“在”,然后才会有“在者”。也就是说是“自为的存在”赋予“自在的存在”以价值和意义。因此,萨特认为,只有自为的存在即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并且是第一性的和第一位的东西,因而是世界的本原和全部哲学的出发点。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前提。“假如存在确实是先于本质,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换言之,不容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二、“人就是自由”人生而自由。这是人和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的本性,也是萨特自由观的第一要义。萨特说,“人是自由的”并注定是生而自由的。“事实上,我们被判处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在他看来,自由既是一种祝福,又是一种诅咒,除了死亡,没有任何方式能逃避它。人的自由是绝对的,无根据的,正如人不能不存在一样,他不能不是自由的。自从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辉煌的神学殿堂被摧毁,普照万物的“上帝死了”(尼采语)。“追忆的幻影是支离破碎的;殉难,拯救,不朽,如大厦倾崩,一切都遭到破坏;我把圣灵从神龛中驱逐出去。”“上帝如果不存在,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允许的。因为,没有了上帝的戒律,没有了决定论,世间也就不可能再有一种先天的价值指示人该如何做。“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都在理性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人世间没有什么先天的善,人世间也没有—个地方写着‘善存在着’。‘必须诚实“勿说谎’。”人不外乎是自己造成的东西,只有人自己才能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懦夫之为懦夫,不是因为他的本性是懦怯的,不是因为他有一个胆怯的心,更没有胆怯的天性。造成懦夫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萨特看来,人生而自由,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不从属于任何必然性,乃是作为自为存在物的人的一种不可转让的属性。人不是由上帝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来决定自己的本质、也不存在什么先验不变的普遍人性来决定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不是一种苔藓或一种真菌,或一颗花椰菜,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他必须要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来创造自己的本质,来决定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人与一切决定论不相干,人处于必然性的系列之外,人的任何存在与行动都是偶然的、无条件的、绝对自由的。人的存在即是人的自由。“事实上,我们只是一种进行选择的自由,而并不是选择‘成为自由’,我们是被判处自由的。”三、“选择的自由”萨特的自由观除了从本体论上论述了人生而自由的理念外,还把这种理念贯穿到人的具体行动当中。绝对主观性自由理念落实到人的具体行为上就是自由选择。自由选择论是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人的实在,在于人可以按照自己弹解的方式作出选择,即自由选择。萨特认为,现实生活中,由于上帝与普遍人性的不存在,人总是要面临着行为的选择,这种自我行为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是绝对自由的。他说:当人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他是在进行选择,而且是自由的选择。选择,这是作为自为存在的人的能力。人不可能不作选择,正如他不能拒绝存在。不论他是出于对于现状的肯定而安于现状,还是出于对现状的否定而试图超越现状,都是一种选择。“事实上,自杀也是对存在的一种选择。”所以,选择是自由的,也是绝对的。人一旦被“抛入”了尘世,就必须不断地自由选择,不断的塑造自己的本质。就如同一张素面朝天的白纸,我们手中握着笔,控制着将要写上去的内容。选择,是一种必然,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不断选择的过程。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于个人的自由选择。那么,人自由行为产生的后果又该由谁负责呢?萨特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如果说存在确是先于本质,那末人对他的本性是要负责任的。”自由即意味着责任,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责任。四、自由即责任萨特主张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他反对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人主观之外的任何客观因素。因此,他反对用“环境决定论”来为个人开脱罪责。“假如我们把人的处境看成是一种自由选择,不容宽恕,不容仰助,那么每一位替他的情欲找求开脱的人,每一位建立决定论的人,都是一个不老实的人。”人的自由行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因为,“人…肩挑世界的全部重担”,“他要对世界和决定了的存在的自己本身负责”。萨特举例说:“如果我被动员去打仗,这就是我的战争,我就犯了罪,我也应当受到惩罚。
作者:桂婷東鄉族的春節習俗有什麽特色文化?在有著悠久曆史的中國,有著許多的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的傳統文化,比如春節。而春節在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那麽,在東鄉族春節的時候都有哪些屬于自己當地特色的文化呢?東鄉族
夢見瓜壞了,得此夢,家庭紛爭頗多,因情感之事與他人間相處不和,生活更有不利之意,求財者不可自作主張,則事業難以順利之征兆。如做此夢,因金錢之事,與他人間相處不合,彼此常有不安之感。冬天夢之吉利,春天夢之不吉利。性格溫
這是參加央視2019春晚群舞的孩子們!大年30不能在家人身邊撒嬌玩耍,且辛苦半年的排練,父母未必能在電視上找到一個鏡頭的閃現,每天排練數小時,天天盒飯,有時累的困了就席地而坐裹衣而眠。但是不值得嗎?非常值得!因爲參與
校慶演出喧鬧,民間舞蹈晚會評價很高。其中,我所關注的“民族形象”中少數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學術流派呈現在今晚的晚會上:漢族編舞如何把握少數民族舞蹈的人物形象,如何切入新穎的表演主題,他能否擺脫漢族狹隘民族的模式,能否在
雖然不是努力以後就能有所回報,但還是要繼續努力,等好機會到來的時候牢牢把握,才能夠讓自己的整體運勢獲得明顯的提升,獲得豐厚的回報。生活的質量越來越好,需要了解清楚。那麽,1981年屬雞的轉折點在哪呢?1、猴年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