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2025-04-21 18:30:06 作者:老黄历   

作者:桂婷

汉族在中国无疑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大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人文景观精彩绝伦。汉族文化中的节日极多,有喜迎新春,中秋佳节,清明祭祖,十一国庆,元宵灯节等等让人应接不暇的节日,节日的多样化,更能体现汉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节日。从天子到百姓都要封土立社加以祭祀。据《礼记.祭义》记载,天子为天下百姓总立的社称“太社”,为自己立的社称“王社”;诸侯为封国内百姓总立的社称“国社”,为自己立的社称“侯社”;大夫以下不为自己立社,而是联合其邑里的群众共立一社,称“置社”。这样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社供官员百姓祭祀。

龙抬头:又名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节期以观测东方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从天象上看,每当春分时刻,黄昏时角宿出现于东方地平线,而其它六宿尚隐于地平线下,故名龙抬头。

夏至日,苍龙七宿位于正南,秋分后潜于地平线下直至来年春分。故《说文解字》释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由于一年中阴阳平衡、天地同和的日子只有春分、秋分,都称之为中和节,秋分之中和节称中秋节,春分之中和节即为中春节。后世将中秋节固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便又把半年前的二月十五称为花朝节,春花秋月,对应绝妙。由于龙神出头,人们总要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

上巳节是汉族人民的一个节日。按通常的说法,汉以前节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后固定为汉历(农历)三月初三,不一定为巳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汉朝以来定为农历五月初五,沿袭至今,成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南北朝时期,七夕又发展为妇女乞巧求智的节日。这天傍晚,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妇女们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如何判断是否得巧?捉蜘蛛放于盒内,次日清晨观察,蛛丝越密得巧越多。对月穿针也是一法。针为特制的五孔针、七孔针、九孔针,将线飞速穿过者为得巧。

如唐朝诗人祖咏《七夕》:对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试看。还有一法,投针于水盆中,针浮水面,投影于盆底,“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帝京景物略》)同时家家户户要做“乞巧果子”,以油、面、糖、蜜做成,炉烤或油炸,面做为面巧,糯米做为粉巧。有条件的人家还要搭“乞巧棚”。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是日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谚曰“七月半,鬼乱窜”。有祀者回家受子孙祭拜,无祀者,大家请佛道做法事,勿使其流浪为害。可以说中元节为古代中国的亡灵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汉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圆人团圆,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在汉历(农历)九月九日。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农历十月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月份,它不仅是收获祭礼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月,同时也是冬寒乍起的时节。十月,在前人看来是一个既喜且忧的月份。人们在十月节一面聚餐会饮,欢庆丰年;一面祭祀祖灵,祁请先人的佑护,为度过寒冬作精神准备。后世的十月节俗活动或隐或现地传袭了人们这种特有的时间感受。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