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麽奇特之處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麽奇特之處

2024-04-13 18:30:01 作者:老黄历   

作者:桂婷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习俗。仡佬族自称“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著人”。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些仡佬族的婚俗,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仡佬族婚嫁习俗是一项程序繁杂、礼制规范的民间礼仪活动。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劳动生活中通过接触,互相了解,相互爱慕产生爱情。民歌“新编背篼篾条黄,一打猪草二望郎,快把猪草打满背,大树底下摆家常。”“新打锄头口口薄,薅草犹如剃脑壳,只要妹妹心合意,薅草薅到豆子角。”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与情人相会于野,以天地为证,以大树为媒的自由恋爱。封建社会,吸纳了汉文化的婚俗礼仪后,婚姻受到限制,讲究“门当户对”、“三媒六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逐步形成媒证婚姻。即男方如果看上谁家姑娘,必要通过媒婆(人)去撮合,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才协商婚嫁的具体事情。仡佬族婚俗仡佬族的婚俗有什么奇特之处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女方更不会主动向男方提亲,即或与男方有一定的关系,女方也只能将信息巧妙透露给男方,再由男方请媒人提亲,不能请“倒媒”(自己请媒人谈自己的姑娘)。男方的程序为提亲、发茶、装香、开庚、报期和迎娶。女方相应为放话、盘媒、备嫁、出嫁。一、聘礼媒人穿针引线后,如果女方没有其他意见,就开始送聘礼(俗称“拿人情”,人情分为“一道人情”、“二道人情”、“三道人情”)。第一道人情(头道人情)比较简单,称素人情,为白糖、土酒、面条、鸡蛋等;务川《南园记事》所说“婚礼不移聘币,初通媒投红东,不书名,以致意,谓之头媒……”,此时,只涉及到女方父母,直系亲属。二道人情就是荤人情,除配制糖酒外,还要配猪肉(俗称“条换”),这要扩大到外公外婆、表叔、干爹干妈。第三道人情又叫“装香”,就是在二道人情的基础上还要给女方的姑娘配布匹(衣服)、鞋、袜,女方父母要砍(吃)猪脚杆(猪腿),这是十分重要的,人情要再次扩大,并要通知什么时候的酒(女方分姑娘的酒席),以便那个时候亲戚都站拢来。这时女方要在香龛面前烧香、烧纸,要开年庚生月,生辰八字,确定婚期。吃了三道人情的姑娘,就是未过门的媳妇。男方可随时到女方走动,特别是农忙时期,女方家大小事务更是义不容辞。三道人情之后,姑娘要缝制给未来丈夫的衣服、鞋子、鞋垫等。二、婚嫁婚期临近,女方家长就要选上好的木材,最好的木匠忙于办(打)嫁妆,嫁妆有桌子、板凳、柜子、衣柜、火盆架、洗脸架等生活中用品,有时是双套的。有钱人家还要打发耕牛、田地、契约甚至陪女。1、哭嫁婚期的前几天,姑娘开声哭嫁,寨子里、村子里的亲朋好友都站拢来。姑娘在哭嫁期间一般不吃饭,只吃些麻饼、酥食等。哭嫁的顺序大体为父母、直系祖辈在世者、干爹干妈、直系长辈,平辈主亲由长及幼,一般亲朋以先后到来为序。临出门上轿前,要在堂屋神龛前专门哭逝去的祖先,谓之辞祖。哭嫁的时间1至4天不等。姑娘哭嫁时,被哭者可陪哭,主要是至亲长辈劝慰,也可赠给现金,谓之“眼睛水钱”,多为一般亲朋、闺友。哭嫁歌词自成系列,有完整的套词,姑娘哭嫁时,也可结合自身家世、处境,现编歌词。2、迎亲务川仡佬族嫁姑娘(也叫分姑娘、追姑娘),通常姑娘出嫁要坐轿子(根据女方要求)。男方要提前将轿子装扮得十分漂亮,并准备彩礼,在红丝与邻县沿河一带,男方女方的婚期是错开的,女方头一天,男方第二天,男方要准备专门的迎亲队伍,抬上轿子,将彩礼、福纸等必须东西于女方正席日午时左右到达女方,并在院外吹乐等候,男女方各有一人专门负责接待者,称押礼先生。双方押礼先生要作揖供手,对四言八句,几步一席,从院外到堂屋,才算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过程逐渐简化,成为一种形式,古时是非常讲究的,男方请的押礼先生要是不会说,很可能进不了屋。之后,便是摆盆,女方在堂屋置两张方桌相连,男方将所带彩礼一一摆上,由男方押礼先生主持,新郎在堂前作揖叩首,请女方亲人到堂前受揖、喝酒、接彩礼。接着是男方接亲队伍分亲疏论辈份落座,女方派专人陪客,按最高礼节“三幺台”接待。这期间,新娘要出来装烟,哭媒人和客人,每位被哭者按礼都要递上“眼睛水钱”,多少不论。新郎自然少不了,少则800元或1200元。宴席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先茶后酒,然后是饭,便要在茶、酒、饭、菜(膀)第一次上来时,递上相应礼书(红纸封,内包礼钱)。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