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霞帔:古代女性社會身份的一種標志

霞帔:古代女性社會身份的一種標志

2024-04-21 18:30:01 作者:老黄历   

  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它同时也是宋以来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子。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霞帔:古代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

  霞帔本来只是服饰的一种,据专家们研究,它来源于唐代女性的“帔子”。但是,在宋代,霞帔变成了女性礼服的一部分,也变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福建南宋黄升墓中出土有宋代霞帔的实物,其形制是两条绣满花卉纹的细长带,长带尖角一端相连,形成“V”字形。穿用的方式是将两条长带搭在肩头,在颈后以线相缝连,而尖角一端垂在身前,下坠一个金或玉的圆形“帔坠”作为装饰。这样的霞帔是宋代内、外命妇常礼服的一部分,如《宋史·舆服志》所记:“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所谓“常服”并非指日常服装,而是在国家大典之外的各种礼仪场合所应着的正式礼服。

  正因为霞帔是贵妇常礼服的一部分,并非人人可佩,所以在宋代宫廷中衍生出了“红霞帔”、“紫霞帔”这样的后妃名号。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绍兴九年,“后宫韩氏为红霞帔”。将韩氏泛称以“后宫”,说明她只是一位普通宫女,原本没有任何位阶。再如宋人张扩《东窗集》中记有《红霞帔冯十一、张真奴、陈翠奴、刘十娘、王惜奴等并转典字,红霞帔鲍倬儿、紫霞帔王受奴并转掌字制》一则,实际是皇帝开具的“授任书”,把一批原为红霞帔、紫霞帔身份的宫女,“提升”为典字、掌字。据《说郛》中的《趋朝事类》,在宫廷“内命妇”中,典字为正八品,掌字为正九品,在后妃、女官的正式编制中属于最低的两级,而红霞帔、紫霞帔以及地位更低的听宣、听直、书直则根本“不系入品”。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