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4:00:05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元宵赏灯吃汤圆大家都知道,但福建许多地方除了元宵标配,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下面一起看看吧。
送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泉州元宵丸
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拌以焗葱白的熟猪油、香蕉油(香料),捏成丸馅,沾湿后置于盛有干糯米粉的盘中,反复数次滚转而成,煮熟后食之香甜而不腻嘴。
吃嫩菜饼
“嫩饼菜”是闽南话的直译,它有点儿像春卷,吃的方法也有点儿像北京烤鸭。它的特点就是需要吃的人临时在餐桌上“自助”包好后入口,大小以及包的料均由自己决定,吃的时候颇有趣味。
攻炮城
闽南的元宵佳节,“攻炮城”是一种场面壮观热闹,融竞技与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活动。
“炮城”一般是由竹、木、麻丝、铅线和铁钉架设成框架,高达两三丈,外层糊上红纸,以此象征古代的城池。攻炮城的这一夜,人们竞相将点燃的鞭炮扔到坚固的炮城上,当火花恰好点燃炮城内的火药心,便会引发焰火或鞭炮炸开“城楼”,以示“攻城”成功。
相传,这一闽南独有的习俗是由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师时发明的,攻炮城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提高了士兵作战能力。后来传人民间,逐渐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元宵节民俗活动。
敬代人(请替身)
旧时泉郡元宵节有“请替身”之俗,“替身”又称“代人”,是能立置的小蔑纸人,其数目应与自家人口数相同。晚上“请替身”时,需摆上五味碗、酒瓶和酒杯。主妇先焚香,斟酒,少顷,把“替身”逐一拿起,使之接触五味碗和酒杯沿,同时口中念道:“吃肉紧迫迫,吃酒跑溜溜,吃主人酒菜,替主人消灾。”然后把“替身”送到户外烧掉。人们认为这样可在新的一年消灾弭祸,前途光明。
元宵夜,闽南侨乡各地还流传着一种“敬代人”的祭祀习俗。
每一個孩子都會是父母所恩賜的珍寶,孩子也會秉承著一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在孩子出生時,父母需要替他們起一個好聽且有寓意的名字。不要認爲起名字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一個好的名字能夠提升孩子後續的人生運勢,所以家長在給孩子
夢見紅衣男子,得此夢,主事業可有好運之勢,與他人間真誠相待者,財運可得提升之征兆,若非與他人真心相處,則生活有不安之意,財運難以得提升。如做此夢,得此夢乃是與他人間多有糾葛,因金錢之煩惱與他人大打出手者,生活多受影響
創字起名筆畫數是12劃,五行屬金,讀音是chuàng。創字,創字意爲開始,表示有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創字寓意博學多才,性格剛毅,胸中有大志,家積萬金,名傳四方。根據康熙字典分析,創字做男孩或者女孩名字都適合。甄大師爲您
琳字起名筆畫數是13劃,五行屬木,讀音是lín。琳字,琳字的原義是指青碧色的美玉,後來也指像玉一樣貴重的東西。琳字寓意爲人利索幹脆,聰明靈秀,一生運程極好,享盡人間之福。根據康熙字典分析,琳字比較適合做女孩名字。甄大
二胡獨奏譜【夢中的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