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4:45: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春节期间宴客的主菜如炸肉圆、炸肉皮肚等准备好;男人则忙着将紧要的农活做完,清扫门庭,贴春联、门神、窗花,挂年画,并与人结清平日往来的经济账目,以便清闲过年。有的地方要举行挂宗容、接灶神等仪式,请祖宗、灶神和各路神仙来家过年。故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之俗语。
除夕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的习俗在徽州广为流行。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福”字原指“福气”、“福运”,现在还有“幸福”之意。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些人家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气已倒(到)”。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晚饭前,先要摆上“年菜”,点燃红烛和香,斟上酒,祭拜祖先,然后全家老少按辈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分岁酒“)。若因旅外或其他原因不能赶回家中的,则要空出相应的席位,并摆上杯、筷、碗等餐具,以示团聚。年夜饭菜肴最为丰盛,有肉圆、清炖鸡、红烧肉、煮蜜枣、小炒以及豆腐、青菜、萝卜等,其中,鱼和干羊角(角豆)不可或缺,寓意“年年有余(鱼)”、“长命百岁”。有的地方还有年夜饭吃饺子的习俗。饭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长辈则要发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这天晚上,家中厅堂、卧室、厨房乃至猪牛栏、厕所等处都要点上灯,称作“满堂红”;阖家伴灯叙旧道新,直至次日凌晨,俗称“守岁”。主妇还会将平日积攒的南瓜子、葵花子、花生等拿出来,炒给大家吃,冻米糖、芝麻糖、麻酥糖等各式糖果糕点也一应俱全。孩童则可提着灯笼到亲戚、邻居家串门、辞岁。
午夜钟声响起,徽州家家户户在天井或门口摆香案,燃红烛,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神情肃穆地磕拜天地,俗称“接天地”,然后关闭大门歇息。
這裏有一個可能很多人碰見過的故事:一次一個朋友請我們五個人到一家快餐館就餐。點菜時,我們五個人都點了自己喜歡的點心,第六位對做東的朋友說:“我隨便,你點就可以了。”最後,當我們都吃上可口的點心時,他卻沒什麽味道。我
中國書法發展到以紙張書寫爲主,以文人書寫爲主的晉代,文人之間的書信交往還形成書法作品流轉的常態。從《淳化閣帖》收錄的作品觀察,鍾繇等朝廷重臣的書法作品若《宣示表》,還是作爲國家重要公文出現,此類作品的流轉過程是謹重而
作者:桂婷酸食和酸品,侗族有“侗不離酸”,仫佬族的飲食也離不開酸。在仫佬山鄉,無論是哪一家,酸食是少不了的。諸如酸檸檬、酸木瓜、酸蘿蔔等。包桐葉粽,每年的八月秋社和中秋節,仫佬族,家家包桐葉粽。此粽扁長,形似狗舌,又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希望,希望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事業方面更進一步。但命運會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若是提前了解自己運勢的發展軌迹,提前做好規劃與准備,必定能夠促進運勢的發展。那麽,1983年屬豬
作者:流年如光在華夏大地的藝術長河中,戲曲音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民族文化的光輝。而在這顆明珠中,民族樂器更是以其獨特的韻味,爲戲曲音樂增添了無盡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討戲曲音樂中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樂器所散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