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情靈搖蕩說神韻

情靈搖蕩說神韻

2024-03-24 11:45:02 作者:老黄历   

作者:马新宇熟悉古代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以“二王”为核心的魏晋书法,确立了后世书法艺术的人文传统和审美基调。遗憾的是,王羲之这个超逸群贤的绝世楷模,却早已没有一纸真迹流传,由此引发了令人困惑甚至尴尬的问题:书法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艺术门类,取法传承自然离不开名家楷模的经典作品,而宋明帖学不过是以钩摹、翻刻的二王刻帖或石刻为取法依据发展而来;清代尊碑抑帖之风,多以二王真迹失传、刻帖辗转失真为借口。尊帖也好,非帖也罢,褒贬得失均系于复制品,与二王真迹无关。真迹不传,二王斯在?复制品到底承载了什么信息,书法艺术的传统如何在复制品中寻觅?传统究竟在何方呢?要探寻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仅仅凭借临池功夫是无济于事的。众所周知,文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源自文人士大夫的知识群体,“以人为本”的一贯旨趣,使得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文中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书法亦然。康有为云:“能移人情,为书之至极”,即此。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