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浮躁症籠罩下的中國書法

浮躁症籠罩下的中國書法

2024-07-10 19:45:01 作者:老黄历   

浮躁是高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压力之下表现出的通病,“阳春白雪”的艺术领域也未能免俗。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期间,一些书法界知名艺术家对书法界的这种风气表示了担忧。书法艺术在走过漫漫数千年之后,还能否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书写新篇章,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严峻考验。书法艺术浮躁表现之一:走捷径,急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书法界目前表现出来的浮躁风气有三大表现。首当其冲就是走捷径,急功。一些青年书家不下苦功钻研技法布局,却将书界当成“官场”,钻营“成名”手段,模仿跟风,妄图“一步登天”。其中,靠加入书法家协会获取“头衔”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说,从目前中国的书法界现状来看,加入书协是其书法作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因为很多企业家收藏当代书法作品,无从判断其价值高低,一般就从主席团成员作品开始,一级一级往下收藏。无形中,似乎只有书家加入书协,才算拿到了‘文凭’,这导致很多青年书家千方百计想要入会,并积极谋取各种职位。”据张海介绍,“写毛笔字”在过去更多的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工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没有分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毛笔被钢笔所代替,钢笔被键盘所代替,用笔书写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变少了,书法的使用性减弱,艺术性反而增强和突出了。因此,“只有我们的这个时代可以将书法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这在过去的任何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张海说。将书法艺术当成事业来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运而生。这个全国性的书法艺术爱好者组织从1981年成立以来,改变了书法爱好者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状况,对于书法艺术的对内对外交流、增强影响力等方面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同时,艺术的政治化、组织化,也无形中将书法作品的价值评判标准从单纯的艺术性脱离了出来,与职务等社会化评判标准挂钩,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以功利的心态加入寻求“名分”。书法艺术浮躁表现之二:走险路,造假造假被称为“艺术界治不好的疮疤”。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的老艺术家李铎告诉记者,他曾在北京琉璃厂一带的商店里发现过所谓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署名“李铎”,却完全不是自己的手迹。他向商店老板询问,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是真品,还说“三十元一张,喜欢的话还可以给你优惠”。而在北京西山一处寺庙旁边的书画店,一幅“李铎”的字也公然出售,却连“铎”字也写错了。此外,据中国书协研究部副主任刘恒透露,近年来,还有一些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专门以“高仿”为业,即对名人书画作品进行专业的模仿,造假程度高超,有的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他们一年专心“制造”几件假作品,可以获利几十万元。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加混乱。“全世界做得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就两三家,而北京、上海等城市涉及艺术品的拍卖行就有几百家,真正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不过5、6家。很多拍卖行根本没有作品出售,只拍卖假作品,因为真品的价格比较透明,作为中介的拍卖行获利不大,假作品则成本低廉。”刘恒说。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