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東漢後期八分碑刻,是“有意爲書”的第一批豐碩成果

東漢後期八分碑刻,是“有意爲書”的第一批豐碩成果

2024-09-04 19:00:01 作者:老黄历   

作者:汤大民

“气厚”的东汉历史后期八分碑刻,是“有意为书”的第一批丰硕成果绝大多数传世名碑产生于2世纪后半期汉代没有统一的文字政策,因而多种书体书法处于自由生存状态中。先秦大篆未绝迹,秦代小篆仍受重视,秦隶未尽蜕变,后世盛行的楷书、行书、草书已经萌芽,并有相当发展。但是,汉代的主流书体是隶书。汉朝是隶书的时代。汉隶也有个演化过程;至东汉完全成熟;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八分。刘熙载《艺概》认为:“以有波磔为八分,觉于始制八分情事相近”。“萧子良谓王次仲饰隶为八分,饰字有整饬矜严之意。”胡小石《古文变迁论》也说:严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成华饰,则为八分。”可见八分是对汉隶的整理和美化,它在审美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以蚕头燕尾、波磔等手段形成开张的体势及含蓄雄强的笔力,以充分表现汉代巨丽壮采的时代精神和阔大敦厚的盛世气象。如上所述;八分笔意在汉代简牍帛书法中已有显现,但由于幅式的狭小,开张取势受到极大限制。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