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土家族打溜子

土家族打溜子

2024-06-27 18:45:01 作者:老黄历   

土家族打溜子.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人在长年狩猎、伐木、垦植等劳动中形成的,最初称为打“家业”,俗称“围鼓”、“抽溜子”。湖北省的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鹤峰县等地,鹤峰县打溜子又主要集中在走马镇铁炉乡的大部分村落,系二百多年前由外乡传入。

土家族打溜子用一面鼓、一面锣、两副钹和一个勾锣组合演奏,5件乐器由5人分别操持,称为“五合班”,在当地有“鼓一、锣二、钹三声,勾锣为龙点眼睛”之说。打溜子全靠鼓面上发出的“鼓眼”指挥演奏,调动音乐情绪,当地人因称之为“围鼓”。鹤峰土家族打溜子的乐牌有一百余种,演奏时用衔接性乐牌将若干单一体乐牌组成串联体乐曲,交替演奏。根据指挥乐器的不同,可分为“摩眼锣鼓”、“鼓眼锣鼓”等类,“鼓眼锣鼓”又根据变换和提示性演奏乐牌的不同而分为“文牌鼓眼”、“武牌鼓眼”和“点子鼓眼”。演奏中由鸳鸯钹(即头、二钹)此起彼落交替拍打出来的“钵钵儿音”、“荷叶儿音”、“疏花”、“挤花”等组成系列乐句,构成基本乐章。锣与鸳鸯钹交替编织乐曲,维系乐牌的主体与风格,鲜明地反映出锣鼓乐牌的线性结构即锣鼓经。而鼓与勾锣则顺合音响趋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