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七夕節的變遷

七夕節的變遷

2024-05-16 08:00:01 作者:老黄历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长“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或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们目前所知有关七夕的最早的文献资料。

  古代妇女七夕乞巧也屡屡在唐诗宋词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诗说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史书记载,每逢七久唐太宗便与妃子在清宫夜宴,宫女们也受皇帝影响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时期,七夕乞巧非常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供人们买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便开始为此准备,到了初七那天,乞巧市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其热闹和受人们欢迎的程度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节在古代是十分受人重视的,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然而,清代以后,七夕与其他一些传统节日一样,逐渐被人们淡忘。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民俗学者与商家也极力复兴七夕,七夕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七夕等传统节日的复兴意义深远,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使他们更深人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是一个美丽的节日,是一个让青年男女情慷萌生,让旅人思妇柔肠寸断的日子。这皆因它与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紧密相连—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有情人。

  除此之外,魁星传说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不断丰富着牛郎织女的传说,使这一传说更为故事化,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在民间传说中,“天帝之孙、王母娘娘之外孙织女织布之暇,常浴于银河。牛郎备受兄嫂虐待,分家时仅分与一老牛。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通连。牛郎遵老牛之嘱,去银河窃到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结为夫妻。经数年,得一儿一女,男耕女织,幸福美满。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