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17:00:02 作者:老黄历 傳統節日
“除夕不空锅”说的是除夕夜里(也有说从除夕夜起连续三天),人们要在饭锅里放上些干粮或其他食品(一般放在算子上面),称为“压锅”。表示去年的余粮能够存放到今年,意为年年有余,以此来祈盼来年生活富裕安康,温饱无虞。 有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道出了“除夕不空锅”习俗的来历。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幼年丧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家里生活非常贫困。年幼的朱元璋除了靠给大户人家放牛糊15之外,有时不得不乞讨为生。 有一次,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朱元璋家却没有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讨饭吧,不合时宜,春节期间哪有讨饭的,上门要饭既丢人现眼,又有辱别人家门庭,搞得人家像遇到穷鬼一样厌烦,不如放弃这个想法。但不能眼看着老母亲挨饿受冻,空着肚子过年。 于是,朱元璋心生一计,不妨拉下脸来偷点东西吃。 除夕深夜,朱元璋好不容易摸到人家厨房里,却很失望地发现厨房里除了柴火灶台和一口空空如也的饭锅外,没有任何可以满足口福之欲的东西。懊恼之余,朱元璋一气之下把那口空锅揭下来扛走了。路上边走边想,他可以拿这口锅卖掉,换些米呀面呀之类的过年。回头一想,这样做很不合适。一来不知道这家人丢失了做饭的锅如何过年,二来即便把这口锅拿回家,年节期间哪有集市可以买卖交换。想来想去,朱元璋决定抄原路给人家送回去,了结了这个心事。这时猛然发现东方发自,天就要亮了,如果给人发现了岂不是糟糕?想到这里,朱元璋默祷:老天爷,让天再黑一会儿吧!再黑一会儿吧!结果,天果然又黑了一阵。这样,锅就完璧归赵了。這裏有一個可能很多人碰見過的故事:一次一個朋友請我們五個人到一家快餐館就餐。點菜時,我們五個人都點了自己喜歡的點心,第六位對做東的朋友說:“我隨便,你點就可以了。”最後,當我們都吃上可口的點心時,他卻沒什麽味道。我
中國書法發展到以紙張書寫爲主,以文人書寫爲主的晉代,文人之間的書信交往還形成書法作品流轉的常態。從《淳化閣帖》收錄的作品觀察,鍾繇等朝廷重臣的書法作品若《宣示表》,還是作爲國家重要公文出現,此類作品的流轉過程是謹重而
作者:桂婷酸食和酸品,侗族有“侗不離酸”,仫佬族的飲食也離不開酸。在仫佬山鄉,無論是哪一家,酸食是少不了的。諸如酸檸檬、酸木瓜、酸蘿蔔等。包桐葉粽,每年的八月秋社和中秋節,仫佬族,家家包桐葉粽。此粽扁長,形似狗舌,又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希望,希望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事業方面更進一步。但命運會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若是提前了解自己運勢的發展軌迹,提前做好規劃與准備,必定能夠促進運勢的發展。那麽,1983年屬豬
作者:流年如光在華夏大地的藝術長河中,戲曲音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民族文化的光輝。而在這顆明珠中,民族樂器更是以其獨特的韻味,爲戲曲音樂增添了無盡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討戲曲音樂中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樂器所散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