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山西清明節

山西清明節

2025-10-18 11:00:05 作者:老黄历   

  清明节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时日行150,天气清洁而明朗,故谓之清明。按古人说法,为万物生长之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山西农谚有:“清明前后,安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本来是适应农时和反映物候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在民俗生活中,则演变为有祭祖扫墓、禁火冷食、郊外踏青、门环插柳、打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活动的岁时节日。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山西民间又叫做“鬼节”或“冥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一日的寒衣节总称为“三冥节”。山西人到坟地祭祀祖先,叫“扫墓”或“墓祭”,这种习俗起源于西周,《礼祭·春官·家人》中就有春天墓祭的记载。家人,就是专门从事坟墓管理的人。《礼记》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国史书称三代之时即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祖宗祭祀制度。到秦汉时,扫墓之风盛行,就连许多任职官员,也要请假回乡扫墓祭祖,以至往返需用百日。到唐代,每逢清明节,上墓拜扫,积习成风,唐玄宗干脆出示诏书:“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山西普遍称扫墓为“上坟”。人们到祖先坟墓前,供上果品点心,焚香烧纸,洒酒祭奠,还要往墓顶和墓周填些新土,铲除墓上杂草,象征为祖先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吕梁山区供品为自家蒸制的花摸、油糕。用黄、绿、白纸裁成细条,挂在坟墓四角及树枝上,留一部分压在坟墓顶上。太行山一带则是用白纸做成纸蟠,插于墓顶,如若谁家坟地墓顶上没有挂白蟠条,则被推断此家绝子无后,断根亡苗。寿阳一带,扫墓祭祖不在清明节当日,而在前一二日,新娶媳妇祭祀婆家祖先和出嫁闺女祭祀祖坟,则在清明前三日,已与寒食节融于一体。

  山西晋南一带,旧时各家上坟都在清明节前十天陆续开始,而在清明节前一日或当日,则是集体在家庙(亦称“祠堂”)祭祀先祖,一般都要在清明节中午十二点以前祭祀完毕。据说,十二点以后是留给吹鼓手、戏子等用的,由此可见对民间艺人的歧视。扫墓时,一般只限男子,也有的男女同去。但在夏县一带,却有男子不上坟的习俗。有的人家要在坟地栽葱,让祖先保佑后代聪明。新婚夫妇将豆芽埋于坟地四角,象征新媳妇已扎根婆家。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