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傈僳族的刀杆節簡介刀杆節的主要活動是什麽?

傈僳族的刀杆節簡介刀杆節的主要活動是什麽?

2024-10-10 20:45:02 作者:老黄历   

作者:邓结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起源】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主要活动】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上刀山,下火海'包括点花、点刀、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上刀山和下火海是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

1、下火海

刀杆节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2、上刀山

次日上午举行'上刀杆'的活动。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栗树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每把刀相距尺许,刀刃全部朝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