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重陽節敬老習俗

重陽節敬老習俗

2025-03-17 20:45:03 作者:老黄历   

重阳节尊老敬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前面提到夏商时就有尊老敬老的习俗,周时就有了一些明确的官方规定。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是尊老养老风俗的总结推广者、理论阐述者。重阳敬老之举,丰富了重阳节俗和该节的文化内涵。

汉代以来的敬老习俗

  大约从汉文帝时开始,尊老敬老就成为朝廷中的一种风尚,并渐渐固定为国家制度。朝廷每年要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手杖、羊、酒、糜粥、布帛,皇帝们还经常邀请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赴宴,以此来影响全社会尊老敬老。汉朝时设三老,让三老掌教化。在县乡两级都有三老,官府免除他们的税收和劳役。东汉时在郡级设了三老,又在朝廷设了国三老。其次是定期供养老人以米肉,让他们老有所食。三是实行王杖制度,就是赐给老人王杖,这杖像苏武出使时的族节,犹如皇上亲临。持杖老人可享受六百石官员的待遇。魏晋之后,尊老风俗得到了沿袭,唐朝官方还颁布了一系列敬老养老的政令,比如允许50岁以上老兵还乡务农,免除老人的课役等。对退休的老官员也有种种优待,保障生活供给,让他们安度晚年。明朝初年时,对老人有三优,就是尊高年、设里正,优致仕。里正是村级主事人,致仕是退休,退休要优待。对民间老人实行养老之政,凡80岁以上的贫寒者,只要为人正派、乡民称善,他们就可以上公堂直谏,甚至有事可以直报朝廷。清朝时,乾隆50岁大庆时举行了千史宴,宴请老人多达3000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敬老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尊老敬老之风和养老政策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形成了重阳节基础上空前优良的尊老养老时间段。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