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中元節是什麽節

中元節是什麽節

2024-04-06 17:00:02 作者:老黄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老百姓在这一天要焚烧纸钱祭奠祖先,并超度亡魂野鬼。我国远古民间相传,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三十关“鬼门”,在这一个月里,所有的无祀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人间各地找东西吃。于是,七月十五日,人们虔诚地祭祖后,便在路口和水边祭祀野鬼孤魂,祈求地方平安。这种普遍超度孤魂的习俗,就是普度。  鬼节的起源,宗教色彩甚为浓厚。其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他们所崇奉的神——天、地、水“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说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从此,我国古代便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七月十五日是赦罪地官的生日,一般信道的人,都要到道观朝拜,奉上供晶和财物。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绛节飘摇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其二说是始于佛教。据佛教传说,古印度有个头号富翁叫富相。富相有个绝大的癖好,就是敬重出家人。谁知,富相的夫人青提,与乐善好施的丈夫正好相反,她的最大的怪癖就是憎恨出家人,视僧尼为仇人。  富相老年得于,起名目连。富相死后,目连外出经商时,与母亲话别,特地央求母亲要行善积德,善待出家的僧尼。青提夫人当即应允。  但是,青提夫人说归说,做归做,对登门化缘的和尚尼姑,一概赶走,不舍分毫。青提如此刻毒,死后被入地狱,受苦不断。有一次,目连在地狱见到了面容憔悴的母亲,正与一些饿鬼争食,他就用钵盛饭喂哺母亲,谁知饭还未送到母亲口里,即变为火炭,无法下口。目连很奇怪,就去如来佛那里求救。佛祖道:“你母亲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得僧众在七月十五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万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饿鬼。目连的母亲才脱离了地狱。  “盂兰盆”或作“乌蓝婆孥”,是梵语的译音,意思是“救倒悬”。  根据这一传说,形成了佛教节日盂兰盆节。《荆楚岁时记》云:“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可见,在南北朝时代,民间就有这一项活动了。每当七月十五这一天,寺庙中举行诵经法会,街巷还要搭起高台,僧民诵经,施放焰火,以救孤魂。  由上述可见,七月十五日,无论是道教过中元节,还是佛教过盂兰盆节,无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即“孝”与“仁”。至于原本是民间祭祀野鬼孤魂的普度,则体现出我们民族古老的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噻礼祀·礼运》篇说:“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试想,鳏寡孤独者在生前得到了社会和乡邻们的照顾,生活有着,得以享受人生;在他们死后,也同样享受生前的待遇,一样地与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邻”们欢度节日,自当感激涕零的了。从这一角度考察,普度孤魂野鬼,不是人们行善积德的延续么?所以,有的地方将七月十五称为“孝义节”。  民间普度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放河灯最为壮观。《帝京岁时纪胜·河灯》中云:“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到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干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干盏,随波上下。……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坛灯月之下,名门灯会,更尽乃归。”这是京城内的场面,那么乡村百姓如何放河灯呢?  周功荣先生《中元节俗在石首的调查报告》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记述,兹录于后:  首先,河灯的制作就很有特色,它不仅实用,而且很有观赏价值。其作法是:在一尺见方的红纸或绿纸四周,剪出四个花办,平放在桌上,将溶化了的松香浇到未剪到的平面上,并在正中安上纱捻,待松香冷却后,用双手摔起捏合成形同荷花的平底油灯,它既不漏油,又能浮在水面,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其次,放河灯也有一套仪式:七月十五日夜幕降临之时,道-~-ql身着道袍,肩扛招魂幡,持打击乐,操丝竹管弦,从道场列队来到事先安排好的河流或湖泊码头,登上用两条五板子小木船结帮扎好的木薛。箅上有香案,案后立桅杆,杆上悬挂七星灯,当鼓乐齐鸣之时,主祭道士随及焚香作法,诵“孤魂飘荡不记秋,暴露形象谁与收,节界三元不济世,时逢佳境少追修……”等放赈经文。这时,船头左右,一边三人,由一人往河灯里上油,一人持蜡将灯点燃放在水面,一人在灯后往水里撒粥。但见船过之处,水上浮着两路河灯,宛如出水芡蓉,甚是好看,围观者空巷而出,直至次日凌晨两、三点油尽灯灭之时,才依依不舍转回家门。  鬼节谈鬼,不妨再谈谈鬼世界中的勾魂鬼无常和发放迷魂汤投胎的孟婆的“鬼话”。  长江之滨的乎都山上,有一座闻名于世的“鬼城”——丰都,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幽冥世界。进入“幽冥世界”,你可观看哼哈祠、奈何桥、鬼门关、黄泉路、阴阳界、天子殿、十王殿、东西地狱、钟馗殿、无常殴、孟婆茶楼等。神奇而秀丽的“鬼城”,古往今来吸引过许许多多达官贵人、名流雅士、骚人墨客游览观光,自唐宋经民国迄于今,吕洞宾、李白、白居易、苏轼、蒋介石、冯玉祥、丰子恺、周恩来、贺龙、李富春、李先念、乔石等人都先后游览过“鬼城”,其中有的还留下了不少名诗佳句和书画题刻作品。  按照迷信说法,阴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地藏菩萨。这地藏菩萨本名金乔觉,为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子,于唐玄宗时来到中国,隐居安徽九华山苦行修炼。地藏圆寂后,受佛祖释迦牟尼之命管理阴间,救度的是地狱中所有“罪鬼”。他曾在佛祖面前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可惜六道轮回永无休止,地狱何时方能撤空?因此地藏也就永难成佛,中国佛教便把他作为四大菩萨之一供奉,与文殊、普贤、观音同列。地藏虽然管理阴间,而阴间最有实权、影响最大的却是阎王。  阎王又叫阎罗,最初是印度神话中掌管阴间之王。佛教传入中国后,阎王在中国被衍生为十殿阎王。十殿阎王分别是:一殿秦广王蒋、二殿楚江王历、三殿宋帝王余、四殿伍官王吕、五殿阎罗王包、六殿卞城王毕、七殿泰山王董、八殿都市王黄、九殿平等王陆、十殿转轮王薛。其中人们讲述最多的五殿阎罗王包,即指包公。包公生前铁面无私、主持正义、办事公道,死后,人们聘请他当阎王,传说他“日断阳间、夜断阴间”,忙乎得很。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