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什麽是中元節

什麽是中元節

2024-04-13 08:00:02 作者:老黄历   

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根据古书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传统生活中,上元节要庆元宵,中元节要祭祀先人,下元节则纪念贤人。

  “中元”的名字起源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或“盂兰盆会”。《道藏》上记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事实上,道教和佛教对于这个节日意义的解说略有不同。道教侧重强调弘扬孝道,而佛教则强调在这一天“普度”所有的孤魂野鬼。

  在民间,人们多在这个节日里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因此,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元节这一天,民间悼念亲人的方式是放河灯。《诗经》中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的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续齐谐记》中记载,“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当年,王羲之与朋友们在“暮春之初,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将“清流激湍”引为流觞曲水。这两段文字中所说的“流觞”,据说就是将酒杯放在小船上,在水中随波流淌,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举杯一饮而尽。

  放河灯的民俗起源甚早,这一习俗流行于汉、蒙、彝、白、苗、侗、壮、纳西、土家等多个民族和地区,在三月三、七夕、中秋等多个节日的晚上,人们常常在水边放自己亲手制作的河灯,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同时祝福身边的亲人。

  有人认为,这个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渔猎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驾船出海打鱼,常常要在风大浪高或者礁险滩急的地方,用木条编制成小船,点燃木棍,任小船任意漂流,以求海神的保佑。这个习俗,至今仍然在闽粤一带沿袭。

什么叫中元节

  古代道家将历法分为“上元”、“中元”、“下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称“秋祭日”。中元节是道教的称法,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这天原为宗教节日,后来演变成民间的祭祖节日。 文献中有 “扫墓如清明,僧道礼忏诵经,谓之‘盂许最能体察出儒、道、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轨迹。

  我国中元古俗,原有祭祖和普度的俗信和俗行。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