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列表页
從複興佛教談研究佛學

從複興佛教談研究佛學

2024-04-21 11:30:01 作者:老黄历   

作者:印顺法师研究佛学的目的,可以有各方面的不同,现在单从复兴佛教的观点来谈研究佛学。我国佛教由宋以后,就渐渐衰落了,明太祖虽洞悉僧人的种种病象,而加以整顿,可是因没有把握到根本,结果也没有真能复兴。清初历代君主,皆信仰佛教,保护佛教,但是佛教仍旧衰落下去。到清末民初,真是一蹶不振,莫此为甚了!佛教的兴盛,并不能单靠国家的保护与整顿,主要的问题,在乎佛教本身,有否坚强的信仰与思想。隋唐在佛教史上称为黄金时代,原因就在各宗学者,有求真的真诚;佛教的思想界,可说全盘是活泼泼地。后因种种原因,禅宗独盛,偏重行持,忽略了教理的研究,以致佛教的思想界,一天天贫乏,凝固,而佛教也就一天衰颓一天了!虚大师看到这点,知道要复兴佛教,必须从阐扬真理始,欲阐扬真理,应先造就僧材,于是有佛学院的设立。一面发挥固有的家珍,一面吸收外来(藏文系,巴利文系)新的思想,资助自己,充实自己,希望发展佛教文化为人生的指针,造福人类。虽然造就出来的人材有限,而且也没有如大师的理想,但这是因为中国佛教的衰落过久,积习太深,不能在短时间内成功。现在僧青年,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于祖教,缺乏深切的信心,这实在是复兴佛教过程中的严重问题。我以为复兴要有动力,动力从信念中来,信念的基础在思想。依佛法说:佛教徒对于佛法,要有正确坚固的认识──“胜解”。胜解是信仰的前因,胜解后的信仰,才是真诚的信仰,理智的信仰,不是迷信。有信仰就有“欲”与“精进”,信得切,自然行得真,自然会要求信仰的实现而努力去实行。中山先生也曾说:“有思想而后有信仰,有信仰而后有力量”,这实是非常确切的。力量,是由于个人及群众的努力(精进)去实现;精进的起因,基于信仰的真切;真切的信仰,是因为有真切认识。可是在佛教的现阶段,有些人,信心还强,但都是透不过理智的信仰,或没通过理智的信仰,一种传统的愚妄的自信,只能抱残守缺而已。有些人,满腔热情,想复兴佛教,但大都是不堪现实的打击而引起的冲动,缺乏佛法本质上的理解与信仰。他们重视利济人类的实行;过激者,甚至轻视佛法的修学与深造。缺乏自信,结果常常是与佛教无缘,自家的脚跟却动摇了。我们要复兴佛教,非研究佛法不可,必须要将佛教的思想加以研究发挥,奠定我们的信仰,造成复兴佛教的动力。如现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等,为了政治的胜利与实现,无不注重主义,都在继续不断的研究与宣传,才得到现在的成果。政党尚且如此,何况乎宗教?再说日本佛教复兴,虽因为他们从事社会活动,但他们研究佛法,也大有成就。西藏的佛教徒,虽还是保守的;但他们能维持宗风,确乎亏了宗喀巴的改革──重教学,重戒律。他们常开辩论会,佛教中心力量──活佛、格西们,大抵能贯通几大部经论。佛教的复兴决不是偶然的,决非单靠外力而能成功。我希望自己,希望多数的同人,要从佛法的研究中,确立一个坚强的信念:佛教是确能利己利人的,唯有佛教,才是伟大的而究竟彻底的宗教。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个故事:“从前楚国有一个卞和,他献一块璞玉给楚王,说里面有宝玉。

相关阅读

MORE+

最新文章

MORE+

              熱門標簽

              小编推荐